蔡崇达的《皮囊》一书中的一篇小短文《天才文展》中讲了这么一段故事:
作者大约十一岁时候崇拜的邻居天才文展比他大一岁,是个兔唇,但也因此让作者对他产生了崇拜感,因为文展是他见过的唯一一个降服了自身缺陷的孩子。
到后来文展在告诉作者他在做的伟大地事情的时候,作者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他也想拥有那样的人生,文展告诉他:“你要找到自己的路。”
当作者追问文展为什么你这么早就知道自己要过什么生活的时候,文展说:“因为我是天才。”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我十二岁时候的样子,那时候估计刚刚小学毕业,什么人生、路啊的,压根就没这个概念好不好,倒是父母从小就给我灌输要好好学习,以后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什么的,清华北大是大学我知道,可是大学是什么我就不知道了。总之一句话,挺佩服作者和文展的,这个时候已经想这么远了,而且不光想了,还身体力行的做了。
可是继续往下看,本以为哥俩以后肯定是相互扶持,一起走向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时候,出现了转折:
文展在实现他人生第一个目标之后,先是被退学,导致学业无法完成,进而导致他人生规划的目标彻底无法完成,再到后来,文展又回到了起点,跑到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村庄,挑起附近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
而作者呢,按部就班的考上高中,大学,毕业后如愿找到一份记者的工作 ,留在了北京,而这,原本是文展规划好的生活:留在大城市,并且在一个大单位混下来。
为什么两个小时候有着共同理想的人,后来的发展际遇如此截然不同呢?
我觉得有以下两点想和大家讨论一下:
1.父母的态度
当他们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思考自己未来的时候,在外人眼睛里看起来怪怪的时候,两人各自母亲的态度。
文展母亲是这样说的:“文展觉得和你们说话没意思,他要一个人想想怎么干大事。”一副骄傲自豪的语气。
而作者的母亲是这样做的,让自己的孩子旷课半个学期,就跟着在船上工作的父亲,到大城市宁波出差。
2.对待故乡的态度
我想,文展应该内心是自卑的,他的兔唇带给了他天然的伤害,为了避免这种伤害,他只能变的比别人更优秀,在智商山碾压别人,所以,文展也是骄傲的,但这种骄傲在他进入城市上学后被人击的粉碎,他迷茫了,他愤怒了,可是他无能为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为自己找借口。
文展说:“到了大城市,你会发现,咱们这种小镇捏出来的人多粗陋。”
“然后,你会恨生你养你的地方,它拖累了你。”
他没有选择继续优秀下去,而选择了逃避,他最终还是没有彻底的降服他的缺陷。
而作者听到他这样说,也很不愿意再和他聊天了,感觉和他说话,就如同和一个人在水里纠缠,你拉着他,想和他一起透口气,他却拉着你要一起往下坠。
也许作者是看到原来自己崇拜的文展其实并没有降服他的缺陷产生的失望感加上他看到了文展内心的丑陋才疏远文展的吧!
本质上,他们是同一类人,失去家乡又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