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读后感

作者: 爱莉莉 | 来源:发表于2018-07-15 07:15 被阅读0次

《冬牧场》旷野幽静牧民们简单纯粹的生活与浮躁都市里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牧民们的孩子8、9岁的时候像4、5岁,14、15岁的孩子就像20、23岁了,常年奔波劳碌,加上酷暑寒冬的摧残,皮肤大多黑乎乎的,女孩子们经常放牧不出十几天,脸蛋变会变成红紫色。然而,她们只是为之小小的感叹一下并不十分在意。在意又能怎样呢,这是祖祖辈辈牧人们的宿命,又有几个能逃脱。

寒冷的冬天,游牧民族的生活并不好过:牧归时分,后背盖满大雪的羊羔,浑身披满白霜的马儿,长着白眉毛和白胡子的牛和骆驼,眉毛结满冰霜的归人都彰显出牧场冬天的寒冷。

清晨的地窝子,羊粪块垒砌的家。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是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写到大家放着音乐跳舞的时刻,年纪大的一些,也从不羞于展示,只是无论有开心,也只跳一会;孩子们每每都会沉浸在悠扬的旋律里,尽情享受这短暂的欢乐。

“人之所有能感到“幸福”,不是因为生活的是舒适,而是因为生活得有希望。对于牧人来说,他的希望就是牛、羊,骆驼。李娟到冬牧场住的地窝子男主人叫居麻,50多岁的壮汉,他的希望是卖了一匹马,买一辆车。而他所要买的车只是简单的四个轮子能发动行走的车而已。多么简单质朴的希望啊。

从小被寒冬侵袭整日放牧一年四季的转移牧场,各中劳苦无不摧残的牧人的身体和健康。居麻和嫂子(居麻的媳妇)整日把去痛片当饭吃,每晚半夜想来都要去吃一些方能入睡。常年累月的吃下去,药效也之间减缓,便用阿司匹林代替,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却不是常吃的,因为较为贵一些。

居麻的女儿——加玛因为奶奶生病期间要回去照顾奶奶一段时间,为了能更体面一些,把很不容易采集的雪水用去了大部分,奢侈的洗了头发,换了新衣服。无论谁要出门去,拜访好友还是去买东西,都会隆重的梳洗打扮一番不可。生活本就够局促了,如果再潦草应付,那就是“破罐子破摔”了。再窘迫的生命也需要“尊严”这个东西。而“尊严”需得从最小的细节上去呵护。哪怕就只在只有一位乘客和一位司机面前体现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清洁和体面也马虎不得。

相关文章

  • 《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旷野幽静牧民们简单纯粹的生活与浮躁都市里的繁华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牧民们的孩子8、9岁的时候像4、5岁,...

  • 《冬牧场》读后感

    《冬牧场》 第一次读李娟的书,冬日里的好书,少了三毛的撒哈拉似的浪漫,却多了一份温暖与质朴。 我惊叹于李娟的敏感细...

  • 《冬牧场》读后感

    12月最后一本书是李娟的《冬牧场》。 遇到喜欢的书,像遇到喜欢的人一样,不敢看的太快,舍不得一下看...

  • 《冬牧场》读后感

    对于李娟的第一印象是新疆。曾经阅读过她的一本《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很喜欢,非常具有灵气的文字。其中有一段,在摘抄时正...

  • 《冬牧场》

    想去,但听说真的都是屎粑粑。 牧民不易,终于知道他们为何不洗澡(特别是在冬牧场上,水源全来自于降雪,连正常...

  • 冬牧场

    书里面李娟跟随着哈萨克族居麻一家体验转场,从牧业队转到冬牧场,李娟做了充分的准备跃跃欲试,在旷野中拿起镜头和...

  • 《冬牧场》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对年轻女作家一直有偏见,尤其是畅销的玄幻、穿越或者直接用身体写作的那些。然而...

  • 冬牧场

    太阳未出时,全世界都像一个梦,唯有月亮是真实的;太阳出来后,全世界都真实了,唯有月亮像一个梦。

  • 冬牧场

    在遥远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天气严寒,长达半年的冬季以及土地贫瘠,使哈萨克人的祖先不得不选择了“游牧”这种艰辛动荡...

  • 冬牧场

    很早之前就看到推荐这本书的书评,苦于找不到免费资源,一直没有看,看了书评,书中讲述的是关于阿勒泰地区哈萨克牧民游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冬牧场》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ce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