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来就会互相妒忌,很多女人也会为此而烦恼,无论是妒忌别人还是被别人妒忌,都不是愉快的感觉。
妒忌总是从羡慕开始,羡慕别人有,而你没有。羡慕之余,再加上一点怨怼就变成了妒忌心,如果只是单纯的艳羡仰慕,还不至于构成妒忌,为什么会有怨怼呢?多半来自竞争和比较的心理。
我之前关注过朱令中毒案。九十年代的清华大学,化学系有一名聪明漂亮的女生,她的名字叫朱令,学习成绩突出,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充满灵气和朝气,系北京市游泳二级运动员,清华大学民乐队骨干成员,令人瞩目。
残害朱令的罪魁祸首仅仅是铊吗?当年当地公安局介入后,结论为“认定有投毒犯罪事实发生”,嫌疑人为朱令同宿舍的同班同学。
在雷鸣老师的《幸福心理学》这门课程里提到了妒忌的原因。
相似性容易挑动我们的妒忌情绪。被妒忌人与自己的经历,背景越相似,自己体验到的妒忌就会越强烈。
比如:
班上某一位同学和自己都住在同一个小区,家庭状况也差不多。但是这位同学偏偏总是经常拿到各种学习奖励,我们容易感受到强烈的妒忌。
人非圣贤,嫉妒是一种负面情绪的表达,因为自身的无能无力,对超过自己的强者,优秀者产生的一种本能反应和抗拒。
嫉妒心本身并不可怕,可怕可恨的是因为嫉妒心衍生而出危害他人的行为!给他人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与打击。
产生妒忌的原因
产生妒忌的终极原因在于是我们在社会适应中争取竞争资源的需要。
避免妒忌的方法会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能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这里分享一个特别棒的方法那就是觉察到自己有嫉妒的情绪时,那么,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祝福送给对方。因为正向的能量是相互吸引的。
如果你艳羡别人拥有的,却把嫉妒的负能量投射过去,那么你所羡慕的东西就不会来到你这里,因为你的能量会排斥它。相反的,如果你投射祝福的能量,那么你所羡慕的东西可能就会被你吸引过来。
我曾参加过一次灵修,主持人指示我们面对着自己的同组的人,观察并夸赞对方。我盘坐在她的对面,我微笑看着她。
“你很上进,大老远跑来上课。”
“你很慈眉善目,你是个善良的人。”
“我喜欢你的微笑,我看到嘴角上扬。”
“我看到你频频点头,你是个很有涵养的人。”
“你今天的着装很优雅。”
有些人在这个环节里,支支吾吾说不出几句,但是我滔滔不绝,我都要被自己吓到了。
你有没有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你”就是“我”,所有外在世界的活动都是内在的投射。你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这些优点也正是你所具备或者倾慕的。
讲完了嫉妒,要引出今天重要的一个课题,那就是钦佩。
钦佩是指当人们看到优秀他人,及其行为品质时(能力,成就,道德等)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感受。
当我们钦佩一个人的时候,就有欣赏他人的优秀品质或行为,激励自己,提升自己的意义。
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森曾指出10种主要的积极情绪,即喜悦、感激、宁静、兴趣、希望、自豪、逗趣、激励、敬佩和爱。
不仅仅是美满生活能带来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也能带来美满生活。因为积极情绪的存在,给了我们更多的能量和能力去创造幸福的结果,达成这些目标后,积极情绪的账户也更充实。这就形成了一个由积极情绪带来的正向循环。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嫉妒情绪,如何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钦佩情绪呢?
面对嫉妒心最重要的就是有觉知,觉察。有一段能量特别低的时候,我也觉察到自己妒忌的情绪,特别是自己需要改善,而别人做得很好的方面。那个时候,我接触到了自动思维模式这个概念,我知道念头是可以转的。当我看到神采奕奕,比我优秀的人,我会对自己说:“她有她的长处,我有我的优点。”当我们接受自己不完美的时候,妒忌的情绪就会消减和避免。
第二个问题,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不要比较。
再优秀的人也有其弱项,资质再平凡的人也有其优点。
家长们不能拿孩子的短处与另一个孩子的长处比,要尽可能引导孩子认识自己,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学习他人的长处。并根据孩子的特点教育、培养,让孩子快乐成长,自己也能快乐陪伴。
你嘴里少了比较,孩子心里就多了对别人的钦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