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肯定都听过这么一些说法,比如“活久见”啊,“林子大什么鸟都有”啊,虽然有些贬义的成分在里面,但不可否认,它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互联网时代为我们了解和接触这个世界提供了便利,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新鲜事,十几岁的小孩可能都已经通过网络知道了。年龄不再和经验的累积存在必然联系,“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这样的说法不再有市场,也不再有说服力了。
在这样的时代,人的思想变化迅速,人的成长也越来越快,如果还带着僵化的旧印象去待人接物,很可能会出现笑话,成为真正的老古板。
我的同学中,就有这样的“老古板”。说起来这个同学跟我还有点故事。我在小学期间收过学习挑战书,毕业了还被威胁过,而威胁过我的就是这位“老古板”。
小学毕业考试后,我顺利升入一中,这个“老古板”也顺利考入,但是成绩比我低很多,有一天她和另一个人来我家,约我出门,到了门口推了我一下,威胁我说:“别高兴得太早,以后过国道记得小心点”。
很显然这很迷信很扯淡,但我初一真的出了车祸。不过我没有和大人说她的“诅咒”,但是被撞飞后接触地面的瞬间第一反应确实是“我竟然被说中了!”
我原谅了她,当作我忘记了这件事,她也许记得假装忘记也许真的也忘记了。大学我们在一个城市,我从家里带来特产还邀请她一起吃。我以为我们又是朋友了。出国回家我给她带了特产,看了她的孩子,她请我吃了牛排。
前不久,她去拜神遇见了我妈,却对我妈说:“你家xx胆子太小了!”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加上一句“很没用”,我很无语。
多少年过去了,对我的印象就是“胆子小”,把仁慈当成笑话。太无语了,我的思想和大脑都不知道翻新多少遍了,还拿小学那一套来形容我,真是可悲可叹啊。
想起高考后选专业,我一心认为自己不适合读“经济”,于是明明有机会可以选择对外贸易经济和会计等分数较高的经济学专业,却毅然决然认为自己只适合读文科,最好是语言类。直到一两年前接触了基金等理财相关的东西,才知道也许我一开始应该去读个经济学相关专业,最好读个投资学。认为自己不擅长“搞经济”这个刻板印象持续到了读研之前选专业,很糟糕。
以前我认为我绝对不会喜欢一些悬疑推理、奇幻科幻相关的题材,所以小时候我妹遇到古装剧就换台的时候,我也没有阻止她,还觉得蛮有道理的。记得有段时间正在热播《水月洞天》,我妹很不喜欢,一直抱怨,“老是在天上飞来飞去,太吹牛了”,我也很赞同,果断换台。
所以很多人在小时候看完了金庸、古龙的武侠,我却没有,现在却总是感叹没有时间补上,也没有了很多人少年时的江湖侠客情怀,当然更加错过了那些所谓的男神女神。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情怀的人。
现在我倒是一个某种意义上没有过去的人。虽然说一个人的过去经历形成了现在的你,但我却用着一种对自己的“狠”,或者说包容,让自己不停打破旧的自己,去发现全新的不曾发现的自我。这种打破,和科幻就很对路。
我有个做职业投资的好朋友曾经跟我说,你有时间就多看看科幻片,也许你看着它毫无道理,但这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投资的方向,未来它很可能就是现实,你要多去看看这世界上的可能性。
然而我当时也只是看了《星际穿越》,后来朋友极力推荐我看《黑客帝国》,但由于某种机缘未到,我只看到了第二部的一部分,也完全不知道在说什么,更没有体会到朋友说的那些“神奇”。
万事都讲求缘分。现在缘分到了,某一天开始,我获得了改变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或者说契机,我突然对所谓的血腥啊谋杀啊赤裸裸的人性啊不再避而不谈,也突然有了接触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我拿起了东野圭吾,这一拿就拿起了十几本,我看起了科幻电影,一看就是一部接着一部。
原来我还可以是这样的我,原来我还有这样的一面,原来人真的不能用僵化的眼光去看别人、看自己。一个还能拥抱变化,觉得自己有无限可能性的人是幸福的,一个能发现别人潜藏的能力和可能性的人,也是睿智的。
要成为这样的人。
互联网和科幻世界经常会给人“哇这也行”这种感叹,当你看完《前目的地》,你的脑洞又被扩大了一部分,一个人“爱自己生自己送自己救自己杀自己”在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是不可发生的吧,但它就是发生了。
一个人还可以是这样过的,这个世界还可以是这样运行的,所以,多拥抱你爱的人,也多拥抱这个世界的可能性吧。
偷了猫头鹰哥哥拍的魔都上海,这很有科幻片中世界末日的即视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