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读后感
学习的定义是“个人通过经历、实践、探究、听讲而在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技能、胜任能力或者行为方面的获取或改变”。学习首先是学习者个人才能进行的,别人不能取而代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机、记忆和愿望又占据了怎样的地位?作者安德烈·焦尔当让我们看到学习是一个充满冲突的复杂过程,需要打破我们头脑中的固有概念。
尽管关于学习的研究都有所分歧,但都证明了学生不是教师可以在上面写下知识的白纸。学习并非一蹴而就的,学习者除了需要鼓励还需要自由,给予自由的同时也要适当约束。作为未来的教师,我们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是要学会倾听,只有了解学习者,才能更好的成为学习的启动者,学生学习路上的陪伴者。教师是提出问题的人,而不是这一切的操控者。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还要参与进学习者的学习中,没有他者的参与学习者是无法进行学习的。在我们对学习的认识中,教师的职业性质改变了,成为了学生和知识之间的“中间人”。
在过去的近20年的学校学习环境中,我们所充当的一直是学生的角色,有的学校可能会相对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更在意的可能是文化知识的讲授,不管是哪一种,学习者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习者才能进行学习,教学者的教与学习者的学并没有直接关系,学习并不是单纯的接受信息,学校要引导学习者愿意学习,故而学习者要有学习动机,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推动力,学习动机可被激发,教师与家长可能会对这种激发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
学习者还要制定学习目标,适当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容易坚持学习。
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的不断的建构与解构,对学习者的先有概念进行解构是一个先决步骤,先有概念在进行学校学习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与学习者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先有概念决定着学习者的学习。
同时学习者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整合,碎片化的信息没有意义,没有情境,学习者难以理解并加以应用,可能会对学习产生错误的理解。
张晓君
《学习的本质》
大多数师范生最后或许都会选择做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在学习了不少门师范专业课并进行了教师资格证的准备后,我曾一度觉得就现在让我进行教学都没有问题,阅读了老师所推荐的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之后,里面的观点让我获益匪浅。
理论我想许多人都明白,诸如“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但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偏差,在书中作者提到学习不是接收信息,学习者是所需知识的创造者,同时在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就表明学习是学习者的学习,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都会不停地重复“你以为你学习是为谁而学,你是为了你自己啊,”但是在固有观念里面,仍会觉得学习的主体是老师,老师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学生“哦原来是这样啊”,可是,教≠告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通过看学习观念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教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占据首要地位,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不存在一种在任何情况适用于任何人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生动机来自于他的兴趣与需求,学习动机会促进学习者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老师或是家长的激励则会起到强化的作用,有动机的学生会表现明确的行动愿望,而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则会对学习采取一种逃避的态度,而教师也会减少与没有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接触,使其陷入恶性循环。学习到的知识是整体的知识,而不是知识碎片,如果不进行知识的整合与整理,容易引起错误的理解。
刁梦雅
年过二十,人生的四分之三都是在学校中度过,可是总感觉没记住什么,学不下去。学习总是太累,是不让人着迷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究竟要怎样学习?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安德烈·焦尔当的《学习的本质》一书中,都能得到解答。
学生的学习不在课堂上。学校教育只是学习的初级形式,开启人们智力的潜能。而真正的学习是学习者不断地从实践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力量的过程。学习具有四个维度:认知、情感、元认知和社会。学习者对任务处理的思考越多,就越能找到并修正其中的错误、局限和紊乱,进而很快就能分析正在发生的事情,阐明使用的策略及其恰当性,使最高效的状态得以出现。
究竟,我们要怎样才能更好地学习?首先要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与动机,有动力的学生会表现出明确的行动愿望,而无动力的学生则会感到学习吃力,无法完成。其次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是不同的。制定的目标不明确、不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则容易产生挫败感。只有适当、明确的目标,学习者才更容易坚持下来,从而达到目标。再次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高效的许欸。最后,只学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想一想如今的学校教育教会了学生什么?背过了几首诗却不知其意境,记住了单词却不知如何进行简单的英文对话。学生不了解他学到的这些知识能做什么事,不知道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如果在教授知识时,同时教给学生知识的用法,并给予实践的机会,那么我想学生学习的兴趣肯定会更加浓厚。
王璇
人从出生到死亡学习从未间断,从哇哇学语开始慢慢通过学习了解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我们注重的是学到了什么,而不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都收获了什么。
学习新知识要调用先有概念,是新旧知识的一次碰撞,学习既是解构,也是建构。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学习,个体必须走到自己先有概念的对立面,但又只有依靠自己的先有概念才能做到这一点,人们往往通过自己之所是和自己之所知来学习的。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是突破学习习惯的关键所在,知识创造类似于无中生有,但是又不能凭空生有,必须凭借已经存在的工具。同时,动机是推动学生去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种冲动,指引学习者进入可以让他满意的情境。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动机呢?正强化永远是上策。如此看来,学习并不容易掌握。
在成为教师的道路上,了解学习者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学习者的先有概念是他们所拥有的分析网络,并赋予周围事物以意义,决定着个体的立场。只有考虑了他的观点,才有可能去说服他、影响他。作为教师要始终把学生所说的话置于情境、境脉或其个人经历中,教师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而非主导者。
作为一个学习者,我认为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是自由的思考和保持好奇心。而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为了更好的促进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变。学习是由学习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