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试周。也许在大学,成绩真的没那么重要了,无论是天天泡馆,还是耍点手段,反正,能过就好。
对于作弊,学校的处罚不能说不严格——一次作弊,不授予学位。考试前,还特意发了一张颇有意思的图:
不错,用成本收益来核算作弊,确实有意思,也传达了学校一直以来处理作弊的态度:只要重罚,学生就不敢作弊。效果如何?大家有目共睹,相信监考老师也清楚。一项严厉的惩罚,离开了执行力,就是一纸空文。正如图上得出作弊收益为零的必要条件是,“在严肃考风考纪的管理氛围下,任何一个作弊的同学都难逃法网”。前提不成立,结论自然也不成立。
取消学位意味着什么?对大多数人来说,挤破头考进大学,不就是为了一纸文凭。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文凭就是入场券。以中国家长的逻辑,我的孩子被取消学位,都是因为老师抓到了我的孩子作弊,如果老师不抓作弊,我的孩子就不会被取消学位。这时候,”文明“一点的家长就各种送礼求情,”粗暴“一点的家长就各种闹各种曝光。从老师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去抓作弊,让自己背上这个”罪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知道,老师也是人,老师也有家庭,不能以所谓的”师德“去要求老师。一个问题只要上升到道德的层次,也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没有规定说进了大学就一定能得到学位,况且违规在先,是自己”作死“,取消学位合情合法。正如盗窃犯受到惩罚,不是因为警察抓到了他,而是因为他的盗窃行为。这个简单的逻辑,不会有人不懂吧?
作弊的学生,估计也不会关心什么评优资格。激励是为优秀的人而准备的,激励的手段对不在乎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影响。作弊了还没达到评优资格的人,都会说自己不在乎什么评优。实际上,评优面向的对象里其实并没有他,无论在不在乎,都与他无关。
上面说的,也就是执行上的一些问题,不能理解的是,作弊,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可以炫耀的资本。作弊的“心得”,各种“英雄史”,已经听过不少,见怪不怪了。拿着我共享的复习资料去当小抄,我可以当作没看见。忍无可忍的是,拿着我的复习资料的缩印版,在我面前炫耀,我不知道,这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作弊什么时候变成了可以搬上台面的事情。心情沮丧、名誉受损,根本不是作弊的“成本”。不知羞,何以知耻。
从制度上控制甚至杜绝作弊的行为,都是有可能的。更可怕的是,有的人已经从心底里认同了作弊这种手段。他们甚至会说,无论是背书,还是作弊,考完试,还会记得吗?细思极恐,这种幼稚的应试思想竟被带到了大学,如此之大学,跟应试的高中有什么不同呢?
我能做什么呢?恕我懦弱,我也不愿背上毁掉别人一生的罪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