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08aea96a5570a6d9.jpg)
保罗·萨特的名字在中国如雷贯耳,但他的“观点对手”——雷蒙·阿隆,知道的人却不多,我也是前几年才知道。
雷蒙·阿隆的许多重要著作没有被译成中文,是他在中国不怎么知名的原因之一,相比较,萨特著作的中译本要多得多,甚至出了七卷本的《萨特文集》。
左倾和激进是法国知识分子的“特色”,二战后的30年间尤甚,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左翼知识分子风光无限,而与他们论辩的雷蒙·阿隆,几乎是孤军奋战。
雷蒙·阿隆是20世纪法国最重量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之一,以其自由主义倾向和对法国左翼思潮的批判而享誉世界。历史学家托尼·朱特(我正在看他的思想巨著《思虑20世纪》)对雷蒙·阿隆评价极高:他是那个时代法国所有重量级思想家里唯一保持着清醒头脑的人。
阿隆极有远见。早在上世纪30年初,他就感到磨刀霍霍的德国正处于“深渊之侧”,而当时法国还满足于绥靖政策带来的短暂的安宁,对德国没有警惕。那时,他还不到30岁。
从上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法国知识界的主流都把苏联视为新世界,他们认可苏联发生的种种变化,不论是纪德、罗曼·罗兰还是萨特,都对苏联充满好感,认为苏联模式是人类一项宏伟的社会实验。但作为法国知识界的另类,阿隆对集权主义的认识一直很清醒,认为苏联的实践存在着巨大弊病,苏联模式是自由民主的障碍。他曾讽刺说:“欧洲左翼为他的上帝充当金字塔建筑工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380ae3f89bdd0cd4.jpg)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阿隆的代表作之一,写于冷战初期的1955年。
针对当时法国知识界的情况,阿隆在书里厘清“左”“右”之辨,对偏爱走极端的法国知识分子的剖析和批判针针见血。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6745044a37e264c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0ff138fd2f90a91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26cd87c1fbfd4cde.jpg)
他用几个章节写“左派”“革命”“无产阶级”为什么是“神话”,甚至把“左派”“革命”“无产阶级”直接用在章节的标题上并做了深刻剖析。
知识分子本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但以萨特为代表的法国知识界却极度狂热,这种不理性容易酿成灾难。果不其然,在《知识分子的鸦片》问世13年后,“五月风暴”席卷法国。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eed8e8e9c543103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39b53f6d2435fda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6bfcaba34b9bef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720ef8b8e5256e59.jpg)
《知识分子的鸦片》是一本产生于冷战特定背景下的学术著作,但至今仍有其指导意义,评论家称它“是20世纪最有开创性的书之一”,豆瓣给出9.1的高分。
由于对纳粹、对苏联的看法与法国知识界的主流不一致,阿隆与他们分道扬镳,甚至成为全社会的“公敌”。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法国知识界终于明白阿隆是对的,他也成了法国的良心和智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31175/53fd50c137c059a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