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犹太人有那么多世界级的人才?
这和他们家庭教育理念脱不了干系。我们为何不去借鉴学习呢。
(一)
下面让我来介绍个老外帅哥,他的中文名叫高佑思(图下左边),一个在中国生活了10年的以色列犹太人,拥有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目前在北京自己创业。他说他之所以选择艰难的创业之路,是受到了奶奶的启发,他一辈子受到了她奶奶的影响和精神上的支持。
高佑思和他的奶奶(二)
在我们身边,我基本没有听过谁的奶奶会这样要求她的孙子:推荐孩子新的书,博物馆,让孩子找新的思维方式,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己,学一门新的语言,争取上最好的大学。
我不是说我们的奶奶不好,不是的,她们都非常疼爱自己的孙子孙女,但方式通常是一心为了孙子少受点苦,自己大包大揽帮着孩子干这干那的。这种爱往往是有负担的,而且搞不好,有可能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所以,亲爱的你,如果将来你升级当了奶奶或者爷爷,你会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孙子孙女呢?(提早想想也好,没坏处^ _ ^)
高佑思的奶奶说了,犹太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鼓励学生们争辩问题,如果你不同意,你可以直接说出来。”
虽然在我的读书生涯中,有碰到过老师说过类似的话,但是极少数的,而真正做到的也是凤毛麟角。这和我们国内填鸭式的教育不一样,有的时候不懂去问,都会得到不耐烦的“别管为什么了,记住就行”,思维习惯一旦形成,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
但目前国内的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鼓励青少年创业创新,现在的青少年相比他们那一代,有更好的,更包容的环境。所以,我们这些80后,90初的小伙伴们,更应该跟上脚步,未来能成为像高佑思的奶奶这样的人,我想我们的子女一定会感谢我们的。
(三)
奶奶说:在犹太教里,教育是一个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极冷的冬天犹太小朋友都会很早起来,然后父母会带他们去上课,从3岁开始,他们会看这边犹太旧约(犹太人最基层的知识积累从这里开始的),犹太人3岁起就开始学这些复杂的希伯来文。
这里可以看出,正如高佑思说,她的奶奶非常重视教育,希望把她的教育理念传承给下一代。你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高佑思的奶奶小的时候(3岁吧)就被她父母(高佑思的太奶奶,太爷爷)大冬天从温暖的被窝里拎出来就是学习。然后高佑思3岁的时候,他的爸妈也是如此,用学习把小家伙从温暖的被窝里叫醒。
这一代代的教育传承,犹太人做的尤其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同样的,不好的,甚至糟糕的教育理念也会如此传下来,有点像轮回,怎么走结局都一样(漩涡,无力感),因为最底子的东西从来没有改变过,想想都觉得可怕。
(四)
奶奶喜欢每年都要读5次祈祷的书,祈祷的内容不是关什么升官发财啊,要成功啊,而是关于思念你的家人和朋友们,即使每天很忙碌,但总是也得记得我们的家人和朋友。
这一段,我陷入的深深的思考,我自己一直都挺自私的,一直关心自己的那点事,忙起来可以把家人朋友的事情全部抛到九霄云外,有点冷血,没有主动关心过别人,却又被动的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关心。
光学习知识是不远远不够的,想想你的家人朋友,你会更有动力走下去。
做一个有温度,有温情,有思想,有成就的人。
(五)
看完了高佑思和他奶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奶奶。她可以说一直是我的心结(即使她已经不在这给世界了),因为我一直认为她不喜欢我,她和爷爷都只喜欢哥哥,我是不受欢迎的。
到这里,你,大概可以猜到,我奶奶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就因为我是女的,就因为我没有男性的性器官而得到了区别对待。小孩子小时候懂什么? 懂自我调节心态吗?懂得体谅这只是他们那一代教育思想所受的局限,奶奶其实也是受害者?不懂,都不懂,这些在我小的时候我都不懂。要承受的不公平太对待也依然要承受(尤其在语言上的伤害依然记忆犹新),性格骨子里头的不自信,早已经种下。跨过去了,那就是一道坎,跨不过去,那就是坑。小孩子真的很容易受伤,请不要伤害他们。
我很感谢我的爸妈,我并没有长偏,因为他们和爷爷奶奶不一样,他她们给我和哥哥的爱是一样多,有些时候比哥哥还多,我在这里得到了很多的弥补。
我不敢想象如果我能拥有一个像高佑思他那样的奶奶,我会多不一样,比现在的我会多优秀。
总结:
现在应该清楚为什么老听到有人说,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跑线了吧,现在的我也开始开窍了。
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我们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学习达人,未来才能和孩子共同成长,彼此促进。
感谢你耐心看到这里,愿你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