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纽约著名的“博物馆一条街”,一座造型“怪异”的白色建筑赫然挺立,外观是一条螺旋上升的纯白色环形条带,有人说它像一圈削落的苹果皮,它就是著名的“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上世纪40年代末由建筑大师“赖特”着手设计,它是当时纽约众多古典风格建筑中不折不扣的异类。也正因为过于超前的外形设计,甫一建成,就受到了其他艺术家的联合抵制。
然而从50年代末落成至今,它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甚至不为收藏其中的展品,只为一睹这座奇特建筑的“尊容”。简洁优雅的造型,即便以今天的审美来看,也丝毫不显过时。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就在这里。然而这股推崇“简洁”的现代主义风潮,并非横空出世的。在赖特之前,已有诸如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等人设计的一系列珠玉在前。而这股现代主义设计之风刮到现在,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比如我们时刻握在手中的智能手机。
回顾手机的工业设计史,同样也是一个化繁为简,不断做减法的过程。虽然这过程中也在不断加入新功能,比如加入相机、指纹识别,但整体的方向一直没变,那就是简单,再简单。
1985年,摩托罗拉的第一部手机“大哥大”问世,这是第一部能被称作手机的产品,然而过于庞大的体型(其实更重要的是买不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除此之外,它还带有一根几乎和手机同样长的固定天线。
随后的手机发展轨迹就是在小型化和天线上做文章。诺基亚在这过程中值得被铭记。1992年,诺基亚发布1011,与大哥大相比,不仅体积大大缩小,而且天线也被收进了手机体内。不过那一小段外露的天线还在手机上存在了近十年之久,直到诺基亚3210的发布,才真正实现了天线完全内置。
此后,手机设计的焦点被一直聚焦在造型上,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造型天马行空,想象丰富的手机,而数字键盘也被一路保存下来,无论是翻盖、滑盖还是旋转屏,变的只是键盘的打开方式。直到带多点触控的智能手机的出现,实体键盘才从手机上彻底消失。此后虽还有带键盘的手机,但已难进主流。
而智能手机的繁荣,也使手机的工业设计更广为人知。手机的造型、材质、工艺,都成了手机的宣传点之一,这又反过来推动了设计的大步向前。比如材质的进步,从起初的聚碳酸酯材质,到后来广泛采用的金属合金、玻璃,机身一体化程度也随之水涨船高。而简洁这一大趋势,则始终贯穿其中。
指纹识别的加入,可谓智能手机行业不小的革新。方便了解锁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安全性。尤其是在线支付的普及,指纹识别功不可没。和拍照一样,安全性同样是刚需,所以如今你已经很难找到一台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无论是旗舰还是千元机。然而它也带来了问题,如何能即保存指纹识别功能,又使手机尽可能简洁呢?
屏幕下指纹识别可能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在今年的MWC上海展会上,我们发布了下一代指纹解决方案。面向显示屏的全新Qualcomm Fingerprint Sensors是移动行业首款商业发布的多功能超声波解决方案,它能让手机厂商把指纹识别系统安放在手机中的任何地方,无论是玻璃、金属、甚至屏幕下,它能透过最多1200μm(微米)厚的OLED屏幕,或800μm的玻璃,或650μm的铝材质外壳,实现指纹匹配、活体检测,和手势控制。这打破了此前屏占比和指纹识别之间的冲突,让手机厂商可以设计出更简洁、更具艺术感的手机。
面向显示屏的Qualcomm指纹传感器预期将在2017年第4季度交付手机厂商进行评估,预计2018年,我们就能用上那些艺术品一般的智能手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