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专栏03|曾经沧海难为水——读元稹悼亡诗
说起元稹的悼亡诗,也许很多人都非常熟悉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他写给亡妻韦丛的《离思》(之四)中的诗句。韦丛是元稹的结发妻子,20岁下嫁元稹,去世时只有27岁,元稹为她写了很多悼亡诗,每一首都感人至深。除了这句“曾经沧海难为水”,还有十几首诗歌,都在抒发对亡妻的思念。比如《遣悲怀三首》、《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中前两组诗歌主要是回忆妻子生前之事,对妻子的形象描绘比较多;而最后一组诗歌写于公元811年,正是作者被贬江陵,适逢人生低谷,对妻子的思念自然更添了几分痛苦,因而这一组诗歌的感情基调最为沉重悲凉。
关于韦丛其人,现在能看到的资料非常少,然而读元稹的这十几首悼亡诗,我们还是能从诗歌里看到她的形象,她的脾性和品质。
“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谩篸绿丝丛。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离思》(其一)中写她喜欢照着镜子看自己梳妆好的面容和头发,当阳光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山泉散漫绕街流,万树桃花映小楼。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离思》(其二))中这样写:“我在楼上悠闲地翻书,隔着水晶帘看她妆台前梳头。”正如那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她不就是诗人眼中最美的风景吗?她梳头发的样子,对镜自赏的样子,像一个朦胧美丽的特写镜头,转瞬即逝却永远印刻在诗人心中,不能释怀,不能忘记。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尝藿,落叶添薪仰古槐。”《遣悲怀其一》中更是让我们看到妻子的性格品质,20岁的韦丛下嫁元稹,过了几年贫穷的日子,但她甘之如饴,乐在其中。我想作者回忆起这些细节时,也必然是沉浸在温情中的吧。他没有衣服穿,她翻箱倒柜找衣服,为他拔下金钗换酒钱,粗茶淡饭,落叶当柴也毫无怨言。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她不怕吃苦不怕贫穷,也许对她来讲,精神上的相互陪伴相互关爱才是最幸福的事情。这让我想起项脊轩里归有光的妻子,两个人,一间小屋,无需富贵,无需荣华,爱是他们给彼此最好的礼物。
“捡得旧书三四纸,高地阔狭粗成行,自言并食寻常事,唯念山深驿路长”(《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二),过了几年,当元稹被贬江陵,仕途不顺,正好在整理东西的时候翻出妻子曾经写给他的书信,那信上的字写得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勉强成行。然而她写着自己过清苦的生活已经习惯没什么大不了,心心念念的只是他这个远行之人,她担心的是丈夫旅途奔波,怕他累坏了自己。时隔几年,睹物思人,当他再次翻到这些信件,看着上面的字迹,再想想当年那个在阳光下梳妆打扮让他爱怜的女子,一切都随着她生命的逝去而消失了。这多么让人悲痛,多么让人肝肠寸断!
她是那个最完美的女子,是不能被替代的女子。所以她死后,元稹有许多诗歌是悼念她的。这些悼亡诗中,除了对妻子的回忆,大部分还表达着自己无望的思念,表达着物是人非的遗憾。
那些她喜欢过的,用过的物件还在,人却已经和他阴阳两隔,“今日闲窗拂尘土,残弦犹迸钿箜篌”,再不敢弹琴,怕那琴声让思念更苦更深,无法排遣。她死后,诗人的生活中也处处是她的影子。“怪来醒后傍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和同伴饮酒喝醉,不知不觉,糊里糊涂喊着她的名字。“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当年,那么多盛开的花儿,那么多美丽的人,他偏偏选择了她,他的心里只有她。而今,孤独的人望着孤独的树,恐怕只有绿叶陪伴他度过这凄怆寂寞的人生了。
七年的婚姻,我们无法说它天长地久,相比一生的长度,这是多么短暂的时间。而他们陪伴七年,相爱七年,终究分别,世间的别离那么多,偏偏让两个相爱的人遭遇了生离死别。不敢说来生,来生太渺茫,看不到希望的承诺是那么残酷。只有今生,可是荒凉孤独的今生要怎么度过呢?他这样说:“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她用自己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去爱他,而他,将用一生长夜不眠的思念去回报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