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眼中的柯尊解

我眼中的柯尊解

作者: 仁者爱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1:43 被阅读0次
    上图左为作者,中间柯尊解,右为方先忠。

    我眼中的柯尊解

    范国强

    我的老家金牛镇最近做了一件颇有益于发扬光大本土文学事业的好事,就是为知名作家柯尊解专门召开了庆祝他从事文学创作五十周年座谈会,我想其中可能还有一个秘而未宣的名目就是提前祝贺他的七十寿辰。这样算起来,柯尊解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起步应该是从十九岁开始的。

    半个世纪的跋涉,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段平淡的涉世经历,但对柯尊解却是一段闪光的人生记录。他从一个毛头小伙演变成古稀老人,从一个文学青年成长为知名作家,为社会奉献了何止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至今仍然笔耕不辍,诲人不倦,他对得起家乡这条养育他成长的虬川河。

    我与柯尊解认识已有三十年了,开始时我先认识其弟柯尊放,尊放当年与我同在市委机关工作。我由于经常给报社写稿,知道了报社有位编辑叫柯尊解。我想这“解”和“放”该不会是一对亲兄弟吧?“解”在前似应为兄,后来一问果然。这俩兄弟一从文一从政,柯尊放最后在西塞山区人大副主任任上退休,而柯尊解则终生在新闻和文学园地上孜孜不倦耕耘。按理说我与同为从政的柯尊放接触要多,却偏偏颇有共同语言的是其兄柯尊解。

    在沙上写字者为柯尊解

    我知道这沟通我与柯尊解联系的共同语言乃是文字语言,熟识起来则是起因于我的一篇随笔《老熊同志》。那时柯尊解似乎是在编辑黄石日报的《星期天》专栏,我这篇小文原名叫《老熊》,写的是一位我的老上级。文章平平,不足为道,但一经柯尊解之手修饰,尤其是在题目后面加上了“同志”两字,那味道竟大是不同,我自己就分明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老熊同志》这题目看似平易,辞不惊人,但内涵却明显添了亮色,它使读者立时会联想到主人公定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高手就是高手,拙劣的编辑可以点金成铁,而高明的编辑却可以点石成金。柯尊解初始给我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位很有文字功力的编辑。

    前排左二为柯尊解,后排左二为作者。

    后来与柯尊解接触多了,这种感觉便更加笃实。记不得哪次我们见面时,他送给我一本他和刘坚合著的长篇小说《染血的脚印》。这是我最先读到的他的长篇小说。书的装帧虽十分简陋,纸张也属于劣质,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这本书的光辉。那些天的夜晚,我都是一反常态早早上床,就是为了静下心来在枕上读他这本书。这部小说通过男耕女工的现象,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时代变迁和农民命运的变化,尤其是他对农村妇女复杂心理描写的娴熟和对女性可怜可叹境况的同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文笔之流畅和善于编故事的本领,相比于当时我所知道的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的一些中青年作家,显然都并不逊色。

    我与柯尊解

    柯尊解是一个极好打交道的人。2000年他刚进入天命之年,在小城已是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了。那年仲夏,我所在城区出了一位舍己救人的少年英雄袁晨婷,当时我正任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我想要好好地宣传一下这个典型,非请大手笔不可,由此我想到了请柯尊解出马。其时我与柯尊解本来没有多少工作接触,也没有想过万一他借故推托又该如何,没想到柯尊解接到电话立马就到,很谦恭地坐在我面前听我说了情况,立刻便去采访。大约一个星期以后,他的通讯《飘逝的红领巾》便赫然上了《黄石日报》的头版头条。这篇通讯我没有动一个字,他却将我的名字冠之于署名之首。这让我很不好意思,也由此更钦佩他的人品。

    后排右三为柯尊解,右二为作者。

    这些年因为事务繁忙和其他原因,我读长篇小说很少。包括柯尊解的长篇小说,我也仅只读了他这一部《染血的脚印》。但他的散文我却几乎是每篇必读的。我喜欢读他的散文,我从他散文的字里行间,似乎可以嗅到极浓郁的乡土味道,看到他发自肺腑的一片真情。无论是写人写事,他都如侃家常般,娓娓道来,徐徐讲去,让你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他的形象思维,被他生动的故事所打动,被他真诚的情怀所感动。他不喜欢在散文中多用华丽辞藻和引用旧典轶闻,这一点深得我心,以为散文精要。他的散文不似查代文的散文那样诗意盎然,也不像张实的散文那样哲理洋溢,他的散文分明有着自己鲜明独特的柯氏风格。

    对袁晨婷的报道

    柯尊解是个与时俱进的人。这几年我虽与他晤面很少,但在微信中却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他。他在微信中频频发表新作,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篇问世,使我感到他在晚年似乎面临人生又一个创作高峰。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没有忘记文坛宿将的职责,他曾担任多年黄石作协的常务副主席,挂靴以后仍然老马恋栈,继续在发挥着一路领跑的作用。他渴望小城文坛出现“十万龙孙绕凤池”的局面,始终以“全凭老干作扶持”的热忱,不厌其烦甘心情愿地为文学爱好者当人梯。对无论熟悉或不熟悉的作者,只要见到有新的作品出现,他都要在朋友圈和第一时间转发,有的还热情给予点赞,使无论是作者和读者们都如沐春风。

    在我眼中,柯尊解是一个纯属大哥型的极其普通和不事张扬的人。他从来没有过官瘾,也从未奢望做什么官,也未听说他在报社担任过什么领导,他就是一个很敬业的编辑记者。他只知道实实在在地写他的报道,写他的小说散文。在我看来,做编辑工作对他有点屈才,但从底层生活过来的他却似乎对这工作很是满足。尽管他已在文学造诣上几达“胸藏万壑凭吞吐”的境界,但在为人处世上却始终低调,低调得让人觉得他有点过于谦恭。这过于谦恭未尝不是他虽“木秀于林”却“风不摧之”的原因。人们常说文人相轻,在柯尊解所处的文人圈子中,他却深得同仁和粉丝们的爱戴和尊敬,他就是一个文人相亲的典型。

    昨天听到一则柯尊解的陈年旧事,颇为有趣,这是我所在城区一位原人大副主任刘绪明对我讲的。那年知青下乡时,柯尊解下放到金牛胡铺,当时还只十九岁,被照顾在大队小卖部里上工。刘绪明时任该公社分管知青工作的副主任。一天刘从小卖部路过,柯尊解怯生生地对刘兜揽生意:“刘主任你要不要买几个鸡蛋?”刘顺口回答不要,弄得柯尊解十分尴尬。刘绪明和我提起这件事禁不住哈哈大笑,他大概做梦也未想到,这个老实巴交生性腼腆大着胆子问人“要不要买鸡蛋”的小知青,多少年以后竟成为了一位大作家。刘绪明笑着对我说:“早知柯尊解今天会成为大作家,那我当时无论如何也该买他几个鸡蛋的。”

    柯尊解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他完全靠着个人奋斗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人们常说金牛人精于经商,却不知金牛人也善于为文,柯尊解和我的另一位同是金牛的老乡胡燕怀,时下堪称“金牛双侠,文坛双峰”,他们都是金牛的骄傲。

    前几月,偶然听说柯尊解染疾,心中牵挂,特地与几位杂文学会的朋友趁他从广州回黄石时请他吃了一顿饭,并特请了诗人向天笑作陪。席中但见他谈笑自若,知是虚惊一场,这才放心。但想到近几年老天收人何太急,身边不少知友相继不打招呼逝去,心中又陡起余生不多凄怆无计之感。

    尊解兄,为了你晚年的创作追求,为了你的无数忠实粉丝,你得要好好活着!

    20181223

    注:金牛镇属黄石市大冶下属的一个乡镇,也是我的故乡。

    查代文系大冶知名诗人、作家。

    张实系原黄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知名作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柯尊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do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