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好几篇文章都谈对联四柱构思法。这种方法很新颖,我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对联写作高效教程》系统讲讲。现在推出的只是我初步思考的阶段性成果。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一直追读。
写联可以用四柱法,那么写诗是否也可以呢?
我的答案是:一样可以。
比如,七律,四联八句,中间两联一般对仗。
八句诗,每句诗在全诗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那么,哪几句是最重要的呢?
一般而言,就是中间四句,也就是颔联和颈联。
这启示我们,只要写好了中间两联,一首律诗就可以说成功了一大半。
徐晋如先生在《怎样学写古诗词之因联成诗》一文比较了作诗和作文的区别。他说:
诗不必像文一样细密理性,诗是感性的,诗人大多数时候,是先有了一点感兴,一点触动,由此而先得一句或一联,再扩充成整首诗。
徐晋如先生在文中举了古今诗人得句成诗的例子。在我的作诗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也是如此。最先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果是得到一个很有巧思的句子,我会把它补足成绝句;如果最先得到的是一对联语,那我会把它敷衍成律诗。
根据我个人和其他人的写诗经验,我们写好一首七律的关键就是:先把中间的两联写好。
中间的四句,刚好,就构成我们前面所说的四根柱子。
因此,七律的构思,我们同样可以用四柱法,先把四根柱子立起来。
前几天公号陆续发了我去年的对联、诗词、辞赋自选。
其中有一首七律是写路遥。这首诗就是我用四柱法写成的。下面,讲讲构思过程。
首先,查阅资料。尽管以前对路遥已经有相当了解,但我还是阅读了相关文章。主要是为了两个目的:第一,找准标签;第二,找到细节。
路遥身上的突出标签有:表示身份的,小说、作家;表示品质的,勤奋、吐血;表示夭寿的,早逝。
根据以上标签,我展开联想,还有谁与路遥有相同或相似的标签?
聪明的联友或许已经看出来,我这里是想用我惯用的手法,拉人作衬。关于拉人作衬,我们公号也讲过多次。这可是我写人物题材诗联的一大法宝。以下文章可以参考:
不错,我正是想用拉人作衬手法写一联,或颔联,或颈联,作为这首七律的两根柱子。
没有看过我的路遥诗的联友,不妨想想,根据路遥的标签,可以想到哪两个相同或相似的人物。
好吧,下面是我的答案。
第一个人物,根据小说、作家、勤奋、吐血这几个标签,我想到了曹雪芹。
也许大家或质疑,从文学创作水平和成就来看,路遥恐怕不能跟曹雪芹相提并论。
其实,我前面讲过,拉人作衬手法,只管两人是否有相比点,不管身份地位、成就功绩是否等同。
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如果身份地位、成就功绩完全等同,那还有多大的拉人作衬的必要呢?拉人作衬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请人站台、背书,以抬高一方、推介一方。
路遥和曹雪芹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我们可以找到实在的证据。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写了十多年,期间多次吐血。而曹雪芹的《红楼梦》,据其自称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两部小说巨著的体量也相当。
下面,我们再找另外一个人物。根据作家、勤奋、吐血、早逝这几个标签,我想到了唐朝诗人李贺。
两人的相同和相似之处,写作写到吐血。呕心沥血的成语典故,就来自李贺。两人都英年早逝,李贺没到三十岁就早逝,而路遥四十岁才出头就病逝,也正当英年。
好吧,思路已经明确了,现在给大家十分钟时间。你们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写,看看跟我想出的诗句相比怎么样。
我想到的一联是:
悼红轩耐十年苦,
白玉楼传九阙招。
悼红轩,就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地方。白玉楼,据记载,李贺昼见绯衣人,云“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遂卒。后因以为文人逝世或早逝的典故。两个专名相对,两个数字相对,都很巧。
接下来,立其另外两根柱子。如果刚才的两句是从侧面写,那么,另外两根柱子就最好从正面写。这样才显得有变化。写什么内容呢?依然聚焦路遥的勤奋。
我找到了两个更能凸显路遥特点的细节:一是矿机,二是烟草。虽然,可能其他作家也深入矿山体验生活,创作时吸烟也很猛,但在路遥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两者兼具,使路遥的画像更加明确。
根据这两个细节,大家也可以想下如何写成对仗句。我的如下:
笔似矿机深处掘,
思如烟草慢中烧。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路遥的创作状态。
构架了最重要的四根柱子,其他四句就不用费多大力。以下是《路遥》全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