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这一生,就是一场场环环相扣的因果。
一开始做了什么,这是“种因”。后边得到了什么,这是“结果”。“结果”的本身,也是“种因”,很快就会有下一次“结果”。如此循环往复,构成了人生。
少年时期的经历,决定了成年后所走的道路;成年后所走的道路,决定了家庭、职场、事业、收益的情况。
家庭、职场、事业、收益的情况,决定了中年时期的处境;中年时期的处境,决定了晚年退休后的生活质量。
往后余生发生的一切,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前边的因果导致的。所谓“有前因必有后果”就是这个道理。
五十的因,六十的果。晚年的吉凶福祸,在五十岁那年,就已经注定了。
02
中年时期的经济情况,决定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对于普通人来说,最要命的病,并非身体的疾病,而是兜里没钱的穷病。
人穷,别说没有选择生活的权利了,也许连过得舒服一点都困难。汤无盐不如水,人无钱不如鬼。
对此,曾国藩提出过一个观点:中年经不得闲境。
意思是,人到中年,虽然说精力有所衰退,但依旧是做事业、追求理想的好时机,理应各种尝试,不要浪费了宝贵的时光。
绝大多数的精英,都是通过中年的时间爬上去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通过中年的时间去赚钱的。
爬上去也好,去赚钱也罢,都是为了往后余生作铺垫。没有中年时期的物质积累,就不会有晚年时期的高质量生活。
更何况,没有积累一定的经济实力,单靠蚊子腿一样的养老金,是不够养老的。
03
中年时期的身体状况,决定了晚年的生活质量。
有一个很矛盾的地方——拼命去赚钱,就无法保养身体。花时间保养身体,就没有时间去赚钱。
这就需要考验我们的“劳逸结合”的智慧了。如何分配赚钱的时间,如何分配休息的时间,这都需要我们自己去考虑。
拿健康去换取钱财,比如说透支身体加班,分分钟会倒在岗位上。轻则患了一身病,赚的钱不够给医药费,重则不幸离开,只留下可怜的一家老小。
所谓“历经世间多少事,方知平安值千金”就是这个道理。
未来,环境愈发恶化,各种病毒越来越多,注定健康的危机会层出不穷。那时候人们拼的,就不是虚名浮利了,而是谁的身体更健康。
说得难听一点,中年期就倒下了,卧病在床,岂不是容易“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父母身体健康,子女才会尊重、孝顺父母。反之,父母身体出了问题,需要子女服侍,那子女变得不孝的概率会特别大。
04
中年时期的活法,决定了晚年时期的遗憾程度。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都会有所遗憾。而这些遗憾,都是对于过往的悲叹和唏嘘。
小的时候,没有享受快乐的童年时光,成年之后就会有所遗憾;成年之后,没有选好职业,也没有选好对象,中年之后就会有所遗憾。
中年的时候,没有活出真正的自己,总是行尸走肉地活着,越活越觉得人生没有意义,越活越觉得空虚迷茫。到了晚年,就会有所遗憾。
现阶段的中年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容易人云亦云,被其他人的选择带偏。
比如说,别人选择延迟幸福,未来再享福。你也选择延迟幸福,未来再享福。殊不知,未来越来越差,非但没有福,还会痛苦不断。
如果你倾向于活在当下,那就尊重内心的想法,活在当下;如果你倾向于折腾一番,那就尊重内心的想法,去折腾一番。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注定每个人的活法也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活法,就是最好的。
05
写到最后
很多人都抱有“临时抱佛脚”的想法,认为到了晚年,才考虑如何过日子。
人越是临时抱佛脚,佛越是一脚把你踢开。没有前边的因,就不会有后边的果。前因后果,这是一环扣一环的。
就拿赚钱来说,总不能中年的时候贫穷,到了晚年就大富大贵吧?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中年时期的经济积累,就不会有晚年的生活安稳。
钱,要一点一点去赚;饭,要一口一口去吃;身体,要一点一点去养;生活,要一天一天去过。
未来如何,谁都无法预测,那就随缘;过往如何,早已成为历史,再惋惜也没有用。唯有当下,依旧在我们的手中,值得我们好好去生活。
文/舒山有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