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ilei
一本书记住20-30%只是你的心安理得,一本书记住70-80%才是我们的理所应当!
01
查理芒格说过:“人类社会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发展,人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进步。”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将学习的方法更加具象化:只有阅读了阅读的方法之后你才能真正读懂一本书。
生活里,一本本书从我们眼前略过,在心里激起一圈圈薄薄的涟漪,我们用着阅读量来掩盖我们的无知,再给别人介绍时,总是磕磕巴巴、忘这忘那,本想装一次文化人,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迎来别人一脸迟疑不屑!
图片来自网络奥野宣之在书中强调,一本书记住20-30%只是你的心安理得,一本书记住70-80%才是我们的理所应当!基于这个目标,作者去思考如何才能实现书籍的内化,如何将书中精华融入自己的血液。作者从选书、购书、读书、笔记以及最终学以致用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内容丰富,作为热爱阅读的一分子我收获颇多。
02
收获一:寻找只属于你的真正书单
豆瓣,当当畅销榜,各种微信公众号,“大学读了200多本书,我向你推荐这几本”、“国庆期间读完这几本,你就能脱胎换骨”…各种推荐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打着鸡血面朝他们指引的方向勉强着走了几步。
被他人左右,被外物支配永远不是一个成熟人的表现。学术也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提炼与升华。只有来源于自己生活的需求与矛盾,这样的书才能更容易读得久、读得深、读得更有价值。
图片来自网络高考前询问我们语文老师,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书单,想着暑假的时候认真拜读一下。结果老师用眼神直勾勾地盯着我,略显失望,过了几秒,说了一声“没有”。
也许是见我有点失望,老师又补了几句:随便看嘛,不要设限,偶然遇到一本喜欢的书,看看他的作者,查查他的其他作品,书的封面上也会有他的其他作品介绍;书中也会提到某些书籍,也可以看看,这样就建立起了你自己的书单。不需要问我!
于是,我看书没有了限制,各种各样,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品味,从自身生活和问题出发去探寻自己的兴趣。
收获二:通过订阅来提高自己
和菜头说过一句话:“努力的价值是成为美好的一部分,但前提是你得知道这些美好的存在。”人脑的思维总是具有惯性,人们喜欢按照原来的方式生活,输入大脑的内容一定是有限并且是程式化的。
互联网时代你可以拉黑、屏蔽、取关,它一直在迎合奉承你!于是,你的思维、眼界开始“局限”、“深入”和“固化”,坏处就是你很难再遇到意想不到的新知识或新消息,而这种“意想不到”是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所以,时不时对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挑战与更新,通过订阅来发现新的世界,毕竟一个人的眼界是不够宽阔细致到发现所有好玩的东西。你可以直接订购一本杂志、一个专栏、一个公众号去体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订阅的本质,就是帮助我们知道这些美好的存在,但是努力成为美好的一部分还是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们经常说“要对所有事情抱有好奇心”。好奇心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随时记录,也只会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小想法。小想法就像沸水里的气泡,只会出现一瞬间,然后破裂。记下来,哪怕在潦草!以后绝妙的创意都来源于此了。所以说,转瞬即逝的灵感让人又爱又恨,短暂绚丽的烟花要及时刻意捕捉。
收获三:佛法三千法门,读书亦有其道
书中提及的方法是:
-
通读:把读起来觉得不错的那一页折角;
-
再读:把折页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觉得很好,就折起那一页的另一个角;
-
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边做标记。
人们喜欢阅读的连贯性,不希望中途被打断,需保持那种阅读快感而避免读书和摘抄的交替进行,从而拒绝了摘抄和读书笔记。摘抄的好处暂且不提,单纯从主客体出发,你讨厌的是交替进行、阅读被打断而不是摘抄这件事情本身,你要做的应该是:两件事情都做,采取某种方式让两件事情互不干扰,而不是直接放弃。
图片来自网络收获四:信息一元化
“信息一元化”具体来说,就是把读的书和读过的书都记在一个笔记本里,不设分册。在一本写什么都可以的笔记本里,增加关于读书的目录。因为简单易懂,人人都能做到,也更容易坚持下来。因为信息存在于同一个地方,只有在这里找,就一定会找到;在这里找不到话,那就是没有。因为杂乱无章,所以便于活用,自由度高,可自行设计。
为知CEO李峻曾经分享了认知科学家阳志平的建目录“4*5原则”即建目录时,每一个层级不超过4个组块,层级的深度不超过5级。因为面临“多级目录的焦虑”,约束下实行归档和删除,从而更加高效。
“信息一元化”的好处在于它的确定性,百分之百在这里,减少了你在大方向上的选择;因为它乱,你会更加随意写写画画,更加容易坚持。倘若你买了几百块钱的本子,舍不得在上边写,从未动笔,天天供奉着它,就失去了最初的本意。
收获五:读书笔记不仅是记录,更是升华
书中提到写读书笔记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和作者。除了上述三个要素之外,也可以加上以下两个要素: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摘抄)+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摘抄的好处在于,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与理解;评论的好处在于,哪怕只有一句话,也是你对它的独到见解。
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中如是说:“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因素重新组合。”创造需要素材,素材来源于你平时的积淀。读书笔记就是你的积淀,就是你的一个个选项,通过阅读读书笔记去探寻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搬硬套的东西用着用着就熟练了,用多了就发现了生搬硬套之间的关系,发现了生搬硬套与自己熟悉东西之间的联系,于是你的知识网络就此形成。
图片来自网络03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速成绝无可能,不要想着用阅读量掩盖自己的无知。只有静下心来,只有投入那么多时间,才能把书中精髓完全化为自己的内核。胡适先生曾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所以,不要害怕,不要慌张。我们要的不是浮光掠影瞄过天下所有书籍,而是稳扎稳打地一寸又一寸。而这种真实与厚重,是只有每个读书的有心人才能够体会的。
图片来自网络:胡适先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