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桐一边忙着生活、忙着工作,更没有遗忘小家伙的教育。作为教师,她更明白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提前,更不能向后推,刻不容缓。
最初,简桐对孩子的教育做过详细的计划,从胎教到学前教育,再到小学、中学、大学,以至结婚生子,她都为自己这个妈妈定好了位,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的状况显然已经不能按照最初的计划进行了。
学前教育原本想让孩子跟随早教机构一起来学习的,但收费实在太贵了,别说那么多钱拿不出来,现在几乎拿不出任何多余的钱了。简桐改变方式,把在早教机构看到活动方式,挪到了生活中,小区里、公园里都有很多公共设施,小朋友、大朋友可以很好的帮助孩子成长。简桐有意识的注意孩子身边的点点滴滴对进行训练和教育,来弥补金钱上的不足。
简桐在学校和同事的影响下还找到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读书。一本《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挣救了简桐和孩子的教育。她开始为孩子大量购买各种绘本读物,当然网上的、二手的都无所谓,只要内容好她都会入手,从此,开始了讲故事妈妈的生活。
小家伙真的在妈妈讲的故事里慢慢长大了。总体来说,孩子长的不错,懂礼貌、讲道理、会玩耍、爱动脑、很勤快......反正应了那句古话:刺猬觉得自己的孩儿光,屎壳郎觉得自己的孩儿香。她觉得自己孩子挺好,挺值得她骄傲的。有时候她总是想:自己这辈子最成功的应该是生养了这么好的一个儿子。她会像所有妈妈一样,看着儿子的睡颜不自觉的亲上一口。
当然,在给孩子读书的过程中,简桐也受益非浅。简桐说:十年寒窗苦读,她为父母读过书,为老师读过书,为升学读过书,为工作读过书,但却没有真正爱上读书,在陪伴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她才真正爱上了书,让读书成为了习惯。这也是后来简桐能较为轻松面对家庭状况的原因,书籍真的在心力交瘁的时候慰藉了她。
简桐曾经有一段时间迷上了网络小说,特别是那些女生喜欢看的,不论是穿越类,还是灰姑娘类,或者很流行的霸道总裁类,她都沉浸其中,这些小说好像让她重新经历不一样的人生,暂时摆脱现实,暂时忘掉生活的无奈。她也深深的明白,为什么人们喜欢看灰姑娘的故事,为什么喜欢看穿越剧,可能都是想改变对生活的无奈吧!她也明白,其实,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不容易,大家都在努力的活着。
小家伙很快该上幼儿园了,这将会大大加重家里的负担,每个月都要有一千多块钱的学费要出,连续三年。唉!
简桐曾和林默说过要上收费相对贵一些的著名幼儿园,林默则说:“幼儿园啊!上哪儿都一样,不就看孩子吗?”
简桐反驳道:“你懂什么,三年的时间正是小孩子重要的成长期,怎么能一样呢?”
林默说着外行话:“幼儿园能学什么?咱家对面就有一个,学的挺多的,每天回家还有写的作业,挺好的。”
简桐立刻说:“不行,就那样的幼儿园不能上,这三年就不是学习文化的时候,本末倒置,最危险了。”
林默说不过她:“你自己看着办吧!孩子的事儿你说了算。”
简桐说道:“本来就是给你打个招乎,没准备让你说了算。”
简桐曾经在搬来和老人一起住时给林默说过:“生活中,我怎么样都行,我也不会给老人发生任何矛盾,但在孩子教育上,你们谁也别给我对着干,我说了算。”
所以,从孩子一出生家人只管在生活上帮忙照顾孩子,从来不在孩子教育上乱指挥,上幼儿园更没有人说什么了,简桐说了算。
朋友曾经对简桐说:“你家条件都这样了,还让孩子上这么好的幼儿园。”
简桐无奈却又坚定的说:“我们家已经这样的,我不能再耽误孩子。孩子错过了这个阶段,以后有钱都补不回来了。”
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教育的事情刻不容缓。
不管怎样,简桐还是利用自己的关系把孩子送进了理想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让简桐喜欢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注重阅读,大量的绘本教学读物和简桐的家庭教育是一致的;二是注重动手,幼儿园里有大量的教具让孩子们在动手中锻炼和学习;三是家长朋友都很好,幼儿园家长们都很注重孩子的教育,也都很热心班级活动,像一个大家庭。
孩子的生活虽然不能做到想什么就能买什么的情况,但简桐真的是尽力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
简桐尽力把自己和孩子的事情都做好,也希望林默的事情也能越来越好。林默几乎每天都会给简桐视频,报告自己一天的工作和收获,和不太会说话的儿子聊聊天。
“叫爸爸。”聊不了几句,林默就喜欢让小家伙叫他爸爸,可能这是对林默最大的安慰吧!。
小家伙没什么想法的时候,都会很乖地叫:“爸爸。”但如果脑子突然聪明了,就会胡乱叫一堆会说的话,逗得林默一边说着“小坏蛋”,一边乐的直笑。
“你那里怎么样了?”简桐最关心的还是他的生意,既不太相信他会一夜暴富,又希望奇迹的出现。
林默高兴地说:“这个生意真的不错,这个月一共才两个客户,一个配了三十万,一个配了五十万,我们就挣了两千多。”
简桐稍稍放心了许多说:“还好,差不多够开销了吧!”
林默的想象远比现实丰富的多,继续兴奋的说:“差不多了,够房租了。我给你说,我再开几个客户,一个月就能挣一两万都不是问题。”
对于他们一个月两千的工资,简桐从不期望一个月挣两万,但按照林默的说法也不是没有可能。她还是很愿意相信他的。
林默依然在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理想状态,简桐没有全信,她总认为一夜暴富是不现实的,也不太相信林默简简单单就能月挣两万,但她很希望林默的话能成真,至少能有五六成是真的,毕竟第一个月就能轻松挣到两三千,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现实绝对不会像林默想象的那么完美。最能成为林默客户的人其实在最初都变成了他的客户,后面客户资源越来越少,最初每个月的收益达到五六千就几乎停止不前了。每月收益五六千,除去日常开支,最后真正成为林默收益的也就两三千,这让林默的话只有一成变成了现实,他是相当不满足的。
在给简桐视频时,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地说:“不行了,现在一个月最多五六千,客户太少了。人家的配资公司每月都有几个亿的配资,那才挣钱呢。”
简桐倒觉得已经很不错了:“你一个人,人家一个公司,这已经不错了。”
对于简桐来讲最初经营一个公司能不赔钱已经很好了。对于他们家来讲最基本的债务能不变多,慢慢变少就不错了,她没有相信林默最初的话能实现,所是,现在也算意料之中的好事儿。
林默则不这么认识,他也说道:“我也找几个业务员去跑客户,这样就变多了。”
简桐鉴于团购网站的经验不太认同地说:“我们现在的资金根本就用不起业务员。”
林默则想的很理想:“只给提成,提成定高点儿。”
简桐站在一个找工作的业务员的角度说:“不会有人干的,一点儿保障也没有。”
林默总是特别自信地说:“会有的。”
林默每次给简桐商量问题其实都是在给自己的想法找个人听听,简桐讲再多很难改变他的观点,只有现实才行。
这次找业务员的事儿,简桐说什么也不管用,最后真的没人来,他也就放弃了,还是一个人守着自己的摊子无精打采地过日子。
突然有一天,林默对简桐说:“我自己配了点资,也炒炒,这两天就挣了两千。”
简桐却不觉得这是个好事儿,马上劝道:“你不是不参于,只抽提升吗?”
林默说:“不多,一共才配了一万。”
简桐想着也不多就说:“想玩儿就配一万试试,别再配了。”
“放心吧!”林默后面的话却让人不放心,“这几天老吴在这儿配了五十万,一天就挣一两万。”
简桐说:“别羡慕别人了,等到股市不好的时候有他哭的。”
还没等到别人哭,自己先哭了。
林默由最初的配资一万就设想着一天能挣一万,最后自己配了一百多万。
按照配资的规定,一旦出现大跌的情况,损害到出资人的利益时,林默会强制平仓。可这事儿要是落到自己身上呢?他就下不了手了,让自己赔着好几万平仓多不甘心,最后的结果就是损失更严重。
最终,在股市大跳水的情况下,林默所有的客户几乎都被平了仓,都不再配资了。很多的配资公司也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再加上国家在这方面的控制。林默结束了又一项事业,赔着几十万回来了,已经是卡奴的他们,这次卡奴都嫌弃他们了。
最初听说卡奴时,简桐还不可思议地说:“有多少钱就刷多少卡,怎么会成卡奴呢?”简桐一直都是看着工资刷着卡,工资里有足够的钱去还才会刷,所以,她一直觉得成为卡奴的人脑子都不够数。可林默和她自己却在短短一两年内脑子也不够数了。
两个人前后不知不觉办了几十张卡,额度不等。每个月林默都要从一张卡里刷出来还到另一张卡里,然后再刷出来还第三张、第四张、第五张......最后,林默自己办了刷卡器,自己还开展了替别人刷卡的业务。加上这次的几十万欠款,林默又开始了贷款。简桐才真正知道身边的卡奴、房奴、贷奴有多少,原来身边很多光鲜亮丽的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