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一个人兴致所至,偶尔做点好事,不难;如果持续做上一大段时间,难;穷其一生都致力于此,更难。所以能够称得上君子的人,数量也不太多。
有一句话这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以身殉道,其实是讲究追逐到极致,身死道灭,所以有此说,那如果一个人不怕死,事情就会变得不再简单?
答案是,否!
死,其实是一件简单的事,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了,眼睛一闭,再也睁不开了,就死了,死有时候可能真的就是一霎时间,只是霎那便永恒,从此不再有后续。
活,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需要面对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事,要分出其中的头绪,择其善者而从,其不善者而弃,始终保持心地清明,这就是一个技术活,就有点难,而再要把那些事做到自己能力极致,就更加难。
不怕死,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一股气势,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日新,苟日新,日日新,面对一个不断在变化的局势,面对着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物态,当然很考校我们的勇气,勇往无前,一往至前,听上去就酣畅淋漓,事实上怎么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势如破竹,生活更多的是磕磕碰碰,常有小意外,让你感觉很别扭,感觉有力无处使,这种浑浑噩噩的感觉就像人被堵在高速路上,眼睁睁地看着路在那儿,却长时间的挪不了步,心里就容易烦躁,容易心生晦暗,这时候哪怕是小动几米,心里都会舒服些,好象黑喑里透出一丝光亮。
在《木兰诗》里有几句: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们仔细品品,生活总是透出一股规律,在事情顺利高速运转时,人们是很难分辨其中细微的差异,容易分别或辨识的阶级,要么是长时间段运转,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就知道了,要么是在事态静滞,非常容易见出一个人的志向、品性来。
这里头,体现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那就是自律。
无论是你学习,还是工作,还是生活,什么最重要?
那就是态度。你表现出来的每一个细节无不透露出你的内心操守,你固执什么,你忽视什么,这些细节在短时期并不会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长时间的积累之后,就将呈现出不同状态。
自律无疑最能体现态度,一个人在他律之下往往会表现得中规中矩,但他律不可能适时在线,时时在线,在正常工作、学习之余,往往是更大把的时间,更自由的空间由自己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差矩可能就由此开始拉大。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一个人如果心怀志向远大而且明确,需要他配以相对应的业务能力,譬如说他的学习能力,他的处世能力,他的行事能力,有了足够强的能力,才可能支撑他的梦想变现,并且得以良性持续。
能力从哪里来?
不是天上凭空掉下来砸到头,也不是天马行空想象出来,而是靠日复一日的刻意修炼,精心琢磨,是在娴熟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巧,这个过程中,初始阶段可能是艰涩难以寸进,能不能穿越暗黑站到光明里来,约束住自己纷乱的念头,谨慎言语,专注于手头的动作,从各种尝试的得与失中去获取有效的信息,这过程怎么可能让自我心志缺位呢?
当自律足够,成为一种生命惯常的品质,就像我们喝水,呼吸空气一样,一切随意随性,人生就会象开了挂,这不是什么秘密,它只是存在天地间的规律而已。
转折处又在哪里?
明明知道,偏偏做不到。知行难以一也。这就说明我们不能自律。
真正的知就是行,真正的行就是知,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言谈、臆想的表象,不能落地生根,就不能够摆脱平凡的宿命。
从来难者不会,会者不难。我们看那些技艺高超的表演者,动作花样百出,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在他自己看,不过是其中一场寻常表演,在观者看,只有心生感慨,以为天生异才。人前高光,人后付出,这就是比价。所以当我们心生怨怼,当我们身陷焦虑,……不妨冷静而平和下来,扪心自问:我们付出了什么呢?当下我们在做什么?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
常常自问,常常反省,多做事,却少犯或不犯同样的错,我以为这才是一个快速成长的秘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