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个机会,在爱奇艺首页上看到了《橙红年代》,屏幕宣传上,男女主角分别摆着不同的姿势,立于眼前,在点与不点之间,犹豫半响。对于男主,还停留在上一部《老九门》,而女主则是《七月与安生》。纠结之际,想到了《白夜追凶》,于是,点了进去。
从小没了母亲,由父亲用地地道道烤串小摊供养成大学生,而恰好此时又丧了父的陈,正抱着包包,被售票员推搡着,哄下车,样子很是狼狈。一旁的聂问清缘由后,出手相救。简单的几句寒暄,得知陈孑然一身,聂直言邀请陈去M国谋生。短暂的思考后,陈立马答应。镜头只在他脸上停留了几秒钟,完全看不到任何多的心理活动,那么当时他心里到底怎么想的?如果是剧本,他的心里活动到底是怎样描写的?我的好奇心越来越强烈。
这样悄然的离开江北,没有只言片语的告别,难道是周围的人对他不好?一直看到他失忆,回到江北,我的结论终于被推翻。先后出场的俩发小、郭大爷,对他好的不能再好。要知道,对于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来说,被收留,还供吃供喝,这是最好的待遇。既然都这样了,那他为什么还做那样的决定?
对聂的信任感来自哪里?一次出手相救,就能跟着他去国外谋生?何况是这样的出手相救,区区小钱而已。难道是直觉?不不,都不好说。青年人的信任尽是这样的简单?回头看看聂的信任感。在性命攸关之际的以身护身,让他任何陈,才换来后来的兄弟情,这样的处理最是符合逻辑,这是已有半生阅历的成年人的信任。两相对比之下,青年人的信任显得有点草率,欠思考。
2010年的夏天我正在公安实习,当时恰好在妇科。那段时期,似乎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始终围绕着长江大学艺术学院三位不会游泳的大学生徒手救人的事件上,一时间议论纷纷,走到哪儿都能听到。然而一群女大夫们的各抒己见,记忆犹新,有人骂那三位大学生笨,自己不会游泳还去救人。也有人说了很多假如。那时年轻,看的书比较少,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众说纷纭之下,自然是听的云里雾里。
青年时期我们的感情最纯粹最真挚,对于人事的处理,只在喜好之间,喜欢的事物付上的是一腔热忱。
剧情正在一步步往下走,有几个人物的设置,依然有疑惑,比如啊瑟,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人物的出现?他在本剧里的作用,我百思不得其解,待后面再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