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僖公四年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进攻,入侵],蔡溃,遂伐楚。楚子使[派遣使者]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即使牛马走失也不会到对方境内],不虞君之涉[抵达]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曾经]召康公命[命令]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7],女实征之[完全],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践踏],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到],
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供应],无以缩酒[过滤],寡人是征[责备]。昭王[周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驻扎]。
夏,楚子使[派遣]屈完如师。师退,次[驻扎]于召陵。齐侯陈[布阵]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súi)[抚慰]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多],无所用之。”
屈完及[与,和]诸侯盟。
一、人物
①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吕氏[1],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2]。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3][4][5]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6][7][8]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公元前643年病死。
②楚成王:(?-公元前626年),芈姓,熊氏,名恽,出生地:湖北广陵今湖北荆州,楚文王之子,母息夫人,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71年―公元前626年在位。
公元前672年,弑杀其兄楚堵敖夺位。楚成王即位后,布施恩德,与诸侯修好结盟,向周天子进贡以巩固王位,镇压夷越各族,大力开拓疆域。先后灭亡弦、黄、英、夔等国。
楚成王与齐国争霸,后因忌惮齐国兵威,与其举行召陵之盟,暂时同中原诸侯和好休兵。公元前638年,在泓之战中战败宋襄公,称雄中原。
公元前626年,楚成王遭太子商臣(楚穆王)和潘崇逼迫自杀,谥号成王。
③管仲:前723年~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1][2]。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④屈完:芈姓,屈氏,名完,中国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公元前656年,齐桓公借自己的妾室蔡姬被蔡国嫁到楚国的事,率领中原齐、宋、陈、卫、郑、许、鲁、曹八国,讨伐蔡国。楚成王援救蔡国,齐楚两国在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会盟。楚成王派屈完面见齐桓公,屈完说齐楚风马牛不相及,齐国为什么进犯楚国。管仲责备楚国不能按时向周王室进贡苞茅。
二、翻译:(略)
三、本文是叙述一次成功的外交事件。通人物的语言,展示了使臣的外交才能。
《左传》笔法:一、伏笔照应,组织严密。二波澜起伏,生动活泼。三、详略得当,说理透彻。
成语:风马牛不相及。
该成语的原意是说马、牛奔驰,逃逸也不会跑到对方的境内,形容地域广大距离遥远,也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在句子中一般作宾语、定语、补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