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品《大学》被其逻辑之清晰、度之深所撼。
圣贤必先自立其得。欲“明明德”,须“亲新民”,至“止至善”。止生定,定生静,静生安,安能虑,虑能得,至其极。极至于内成于格致诚正,外行于修齐治平。
多么严整的逻辑与透彻的深度,形成完美循环。环环相扣,相辅相生。
但是,时下诸多年轻人渐失了这种能力。理不清关系,缺乏逻辑思维,看不见深度。
七月参加静修营,营员一半是往届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博后,一半是应届大学生。其中有一个环节是西园夜话问答,95后大学生普提的问题皆是方向感的缺失,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上济下群法师答众曰,想做什么,首先要认识自己能做什么?
共性的问题,公众的焦虑。许多问题解不下去,一半源于认识的局限性,即无知。一半源于有天空,没土地;只见高山,不见路。浮在想要的未来,只憧憬于要达成的状态,不去化成路,化成每一步。只知道自己喜欢的乐器或一个人,却从未想过付出什么。
真理多是方法论,将“知”落地的能力尤为重要。从“明明德”到“明明病”,为“新民”是一个撕逼的过程。自识亦在此境。将自己击成碎片,再重建。如鹰之重生。
一切现象都由关系和条件支撑,探寻事物背后真实逻辑关系,建立联系,追溯求索,归纳提炼。新民即尚贤也,尚贤而自励。后觉无惧,择良师益友同舟,终会有所抵达。无所不用其极,方能一以贯之。
很幸运,我已出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