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给予者为什么更容易获得成功

论给予者为什么更容易获得成功

作者: 特蕾莎在吕宋 | 来源:发表于2018-10-03 20:10 被阅读25次

1 他们看起来很亏,一直在给啊给。

给予者总是不惜余力地分享自己的想法,时间和经验给他人。对于他们来讲,帮助别人会给他们带来一种积极正向地感受。他们不会把自己能从中获取什么作为重心。而是把团队和集体的成功看作是真正有意义的。

大多数人当被问到是不是可以给予帮助的时候,都会先掂量一下,这人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个时间。 但是给予者认为每个人都拥有无限可能,所以他们总是会尽力帮助被人,尤其是那些看起来不值得被帮助的人。 

格局更大

作为给予者,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个人的得失,而是怎么才能让团队和周围人更成功。因此他们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也因此更有影响力,并且最终获得更高的职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局。更高的职位不仅仅意味着更丰厚的报酬,也意味着要做更多的事情,为团队和公司或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圈子更有效

不像索取者老是想着怎么利用人家的人脉,给予者总是想着怎么利用人家的人脉,给予者总是想着怎么才能分享自己的人脉资源,或利用自己的资源带着大家一起做事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而赢得信任又是建立在一起共事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最有效的社交是成就他人的社交。如果你想办法让其他人更成功,那你不但更有信任度,而且也因此会更成功。 

不怕寻求帮助

因为给予者在给予的时候没有总想着跟他人要回报,所以当他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反而不会抹不开面子去跟别人寻求帮助。在他们看来,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可能你会觉得把人分成“给予者” “索取者”和“匹配者”这三类哟

在给予的过程中必要的自我保护是应该的,毕竟这个世界上有不少一味索取的人,且索取者可以是毫无底线的。

好吧,如果你现在被说服了不是成功才能给予,而是给予了才能成功,那接下来可能要问:“可我拿什么给啊?”

2. 拿什么给?

你信不信,就算是再有钱有名的人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而且就算再小再卑微也有可以给别人的。

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求最好的结果。 当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可以试图想象事情还可能有多糟糕。反直觉的建议会让我们知道也许事情可能更糟糕,能有现在这个局面是需要感恩的。 

所以帮助别人并不是说要做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用自己所长给人家一点建议就能帮上忙。而我们可以给别人带来最简单且不需要任何特长更不需要透支自己,通常也是最有价值的帮助,就是鼓励和赞赏别人。 

帮助别人并不代表需要牺牲自己, 别人活得也并不代表你一定要失去,不是所有事情都是非此即彼的。与其天天盯着自己怎么能抢到一块大饼,还不如想想想如何把饼做大,这样大家分到的会更大。 

就算是你最终帮不了什么忙,单单是给人家一个肩膀依靠,一双耳朵倾听,甚至是你想要帮忙的发心就已经让人感激了。所以说每个人都有帮助别人的能力。只是你愿不愿意,你相不相信。 

3. 我从哪儿开始呢?

从转换你的思维开始!

如果你不能关注到他人,你就很难真诚地帮到他人。你不能关注他人是因为你的关注点都在自己身上。 所以与其一天到晚都想着自己怎么才能成功,试着想想如何使你周围的人都成功。下面三个具体的建议供您参考。 

少说多听多问

成为一个给予者往往需要改变习惯,从多说多听多问,从自我吹嘘到寻求建议。德勤前全球首席执行官吉姆为自己设置了一个目标,即在开会的时候自己说话的时间不超过20%。 他说。‘我的一个目标是听。很多时候如果你知道该问什么而不是该说什么,你可以有更大的影响力。在说什么我可能学不到任何东西, 而在听的时候,我反而学到更多。他承认,这样做,一开始很不习惯,但你可以慢慢形成一个习惯。

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你可以尝试少说多听多问,多问问“你最近怎么样。” 而不是滔滔不绝地说自己那点儿事。经常不联系的老朋友打电话过来,在互相寒暄问候之后,我经常会单刀直入的问:“ 有什么能帮你的吗?” 因为我知道对方很有可能找我事因为需要帮忙,所以与其等他说,还不如我主动问,这样会让对方更轻松。 

我在国际青年成就组织(junior achievement) 已经做了十年志愿者,从一开始在大学做模拟面试,校园宣讲到后来设计和组织一些创新大赛并担任裁判等等。看到自己能为即将步入职场或创业的同学们带来一点思考,那种满足感和幸福感事肯定的。但除了这以外,志愿者工作从很大程度上也满足了我好为人师,渴望分享和发挥创造力的愿望,并且在能力层面使我获得了切实的提升,比如领导力。 如果你能够忽悠得动志愿者,那你就具备在公司里领导团队的本事。

因为志愿者没有任何物质上的报酬,作为组织者,怎么调动资源,激励志愿者,带领团队一起做事时非常锻炼领导力的。

其次,锻炼沟通能力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沟通能力也是另一个收获。 当开始做模拟面试和校园宣讲的时候,我有种媳妇熬成婆的感觉。可过完嘴瘾以后,我很快就意识到光靠打鸡血无法给同学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我开始思索还有什么更有效的办法?后来我开始培训校园大使,甚至帮助JA在中国试讲一些国外引进的新课。这段经历也为我后来开自己的培训公司打下了基础。 

6几年前JA向美国坦普顿基金会申请一笔很大的赞助,用来支持“金字塔底层的社会创新”项目,需要有人写英文推荐信给坦普顿基金会。我嚼劲脑汁写了推荐信,力荐JA该项目在中国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拿下了那笔款项,成百个社会创新项目因此而诞生。

那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写作能力跟一个人的影响力直接挂钩。因为在公司负责企业社会责任项目(CSR), 但是预算都是美国管,所以每年都要向总部申请,怎么写申请信才能说服美国总部,让他们同意把钱拨给JA,而不是其他项目也是一个挑战。也因此,我对公益组织筹款产生了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目前分别为两家公益组织担任筹款人。

一个是中美强基金会(U.S China Strong Foundation), 这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习近平主席共同推进的中美年轻人互相交流的项目,主要是帮助美国学生来中国学习中文。另一个就是这本书版税的受益方EGRC/ educating girl of rural china, 帮助中国甘肃,贵州女生上学。因为我坚信只有女性受了教育,社会才能进步。 

参加公益活动和做志愿者的过程不但帮我提高了能力,还帮我了解自己的激情所在,可以说我的职业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虽然现在总结起来好像很系统,但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并没有一步一步地想得那么清楚。因为尽管做志愿者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是如果仅仅为了好处而做就又成了“匹配者”。所以听从你的内心,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一家你认可的公益组织,坚持去做就是了,回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做他人的榜样和导师。

成为他人的榜样本身就是一种给予和帮助,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讲。众多研究指出,之所以女性在职场上提升到概率比男性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榜样。毕竟无论是创业还是在企业,高层女性领导还是少数。全球500强企业的CEO中只有26位是女性。在这种情况下,女性 更应该主动承担导师角色帮助其他女性,当然男性在这方面责任更大!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有一句名言,她说,”地狱里有一个专座留给那些不愿意帮助其他女性的女性。“

让我们做一个给予和成就他人的人,因为不是成功了才给予而是给予了才成功。 

总结

想到成功人士,我们会想到那些有竞争意识,强调保护自己的利益的人。但是这些特质并不是成功的必须。事实上你并不需要处处赢,出差抢占好处才能成功。真正成功人士不是你一分位一毛这样算计的。 如果你和他人的关系建立在给予的基础之上, 回报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成功“ 说到底是个”being(做人)的问题,

doing(做事)是路径,

having(拥有)只是最终的结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给予者为什么更容易获得成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tw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