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天文训》曰:“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斗为北斗星,乙为十天干之一。意思说,春分过后的第15天就是清明,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天干“乙”
《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是天清地明之意。此时万物生长清洁明净,流转于天地之间的阳气也十分清新爽朗。于是往年那种空气混浊、雾露尘埃漂浮在天地间的现象就减少了很多。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我们人与自然相应,往年的清明时节大家都会外出踏青采阳,以调养身心。今年受疫情影响,大家外出需戴口罩,踏青采阳尽量去人少的地方,避免出现聚集性交叉感染。
2016年,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我们祖国传统的历法中,把一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由于二十四节气 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所以我国劳动人民从古至今,一直用它来安排农业生产。
清明一到,空气清新,风景明丽,桃花初绽,杨柳泛青,春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由于气温升高,雨量增多,观察户外发芽的植被,一天一个样。此时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民间谚语讲: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但是今年,由于应时之气候早于节气到来,所以耕种播种也要比往年早几日才好。
本文原创编辑:芊麟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