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不期而遇的小温暖~
为什么活着?——3分钟内知道活着的意义

为什么活着?——3分钟内知道活着的意义

作者: 半条虫的苹果 | 来源:发表于2019-04-11 14:56 被阅读232次

    -1-

    需要一个解释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答案众说纷纭,有人说要看他留下了什么,有人说要看他的信仰,有人说要用爱来评判,还有人说人生根本就毫无意义。我?我觉得可以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人生的意义。”——电影《遗愿清单》

    生命有意义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意义”代表什么。

    试想一下,你在一家法式餐厅吃晚餐,可菜单上写的都是法文,你看不懂,这个菜单对你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你转头看了一圈,看看别人都点了什么,挑了几样看起来还不错的,点了单。你怀着忐忑不安的冒险精神尝试,并还算愉快地吃完了美味的晚餐。瞧,那天书一样的菜单对你没有任何意义,你也不知道端上来的会是萝卜,还是白菜,但并不影响你享受这一餐,体验食物的美味。

    “意义”就是这样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被理解的可能性。当我们对它能够了解,它便有意义,当我们对它无法理解,它便失去意义。某种程度上这种体验像极了我们的人生,你站在人生的舞台上,不知道这一切对你而言有什么意义,你不停地学习、接受教育,努力工作、努力生活。你生命全部的意义都是被别人赋予的或传授的,对你而言,也许从未思考过生命的意义,可这又什么关系呢?生命有没有意义并不妨碍我们生存,甚至“享受”生活。

    但真的是这样吗?这里的关键词是“享受”,享受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也不需要什么劳什子的意义,任何解释、意义都只是点缀、是多余的。只有当我们面临痛苦的时候,我们才会需要一个解释,才会去寻找生命的意义及真谛,为这具痛苦之身寻求解脱。

    通常人们对于痛的感受要比爱强烈很多,爱发生就发生了,我们会觉得幸福、开心,很“享受”。只有痛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问“为什么”。当我们饱受煎熬的时候,如生理上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不知餍足的欲望,无法摆脱的寂寞,生老病死、爱憎会、怨别离,留不得……,这些痛苦的经历都欠缺一个更为合理的解释,生命的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当下所承受痛苦的一种合理解释。

    想象一下,如果那家法国餐厅服务员端上了是一盘“翔”,难道你真的可以不闻不问、若无其事的吃下去吗?难道真的不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2-

    生命的意义

    或许因为生活太艰难了,它给了我们太多的痛苦和失望,一直以来,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个话题的讨论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每个人都急于发出声音,以至于常常使我们陷于混乱。

    叔本华说:“人的本质是痛苦的”,当然,因为他是悲观主义哲学家嘛。他认为人生就像一个“钟摆”,摇摆于痛苦与空虚之间,永无休止。想要解脱只有三种方式,分别是:艺术、禁欲与死亡。弗洛伊德也把艺术看作是摆脱人生痛苦的方法,是医治现代社会弊病的一剂“良方”。

    艺术的确能使我们找到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使我们暂时从理性客观的世界中抽离出来,回归感性认知的艺术创造中去。艺术是一种情感的升华和寄托,它使我们不再沉湎于当下身体的痛苦,而去享受精神生活的愉悦。但“艺术”的受众范围太小了,并不适合所有人。

    宗教主义认为生命、宇宙万物,这一切都是可以解释的,都是被计划好的。人生的意义不在此时此岸,而在于彼时彼岸,无论是西方宗教的末日审判,还是佛教倡导的六道轮回,肉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不朽不灭的灵魂。换句话说我们修的不是此生,而是来世。

    “惟有我知道我为你们安排的计划,我为你我的计划不是灾难,而是繁荣,我要使你们有光明的前程。”——《耶利米书》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基因”自然选择的优胜略汰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只有基因的繁衍生存是有意义的,人类、动植物等一切生物都是基因进化选择的“生存机器”,“生存”仅仅是一种被动选择而已。

    存在主义(告诉我们“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繁衍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为想象或创造出来的。人生并没有先定的意义,每个人的人生意义都是自己选择的。

    And so on…

    无论是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还是造世主的怪力乱神,“信仰”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意义”。但解释太多了,就是没有“解释”,意义太多了,就是没有“意义”。对于生命意义的探寻,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

    -3-

    有限

    试想一下如果你在考试,老师发给你一套试卷,告诉你不限时间,也不用交卷。请问,这张试卷对你而言有意义吗?你可能写了几个字然后丢弃在某个角落,你也可能根本一个字也没有写。不用交的试卷根本毫无意义。

    “永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有限”才使其自身和永恒都具有了意义。时间为生命加了一个“限度”,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终点,无论你愿不愿意、期不期望我们都会迎来那一天,迎接生命的终结——死亡。生,决定有限存在的开始;死,决定有限存在的终结。因此有限的生命被赋予了“意义”,即为“存在”本身。

    在电影《遗愿清单》中,两个老伙计卡特·钱柏斯和爱德华·科尔因为癌症时日无多,两个人列了一个Bucket List,并一一实现。电影非常感人,在他们的遗愿清单中列入了太多我们想做但不敢做的事儿,想做而没钱、没时间、没精力做的事儿,或是根本都不敢想的事儿。我们的人生没有Bucket List,有的只是To-do list…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提出一种观念叫:“向死而生(德语:Das Sein zum Tode)”。我们所有人莫不是从“出生”来计算、丈量生命的,即从人的诞生开始,累计生命延续的时间。生而有日,死不知时,这种对人生终点的淡化、麻木的人生观往往引导着人们在“明日复明日”的自我安慰中走向人生的尽头。我们很难感受到生命的“有限”,除非真正面临死亡的那一天。但海德格尔是以“死亡”的那一点来丈量生命的,死是不可抗力,亡是一种状态,而我们活着,就是不断逼近“死亡”的过程。

    意识到生命中的那个点,并不是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绝望,而是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有限。

    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是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状态,理解了死,才能更好的理解“生”的意义。看清了“有限”,才能体会生命可贵和生命无限的真谛。

    -4-

    结语

    很多道理都是说出来简单,做起来难。人们是如此的趋同,而我们每一个人却又是如此的不同。谁能解释死亡,谁又能阐释生命的意义?就算有,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就像一场大雪,对于有些人而言是难得一见的美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则是生死攸关的灾难。

    只有真正身临其境体验死亡、体验痛苦的人,才能看透人生。正如李开复得了癌症之后说了一句话:

    “当生命的红灯亮起,曾经的执念顷刻间烟消云散,一切身外之物都如潮水般迅速后退。当你剥去一切欲望、结果导向和狂妄的自我衡量之后,所剩下的是你自己人心的本质和你人生意义的本质。”

    生命有限,不要浪费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活着?——3分钟内知道活着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vt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