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看见我的同事在刷抖音 ,抖音里的内容跟我的完全不一样 。不由升起一段感慨,七拼八凑以下一段的文字 。
首先,是家庭形态改变了,以前每个家庭都是围绕着电视机构成的家庭生活。每天都是讨论什么电视剧 ,明星偶像 ,被动的接收电视的信息 。大家的感受基本上都是同步的 ,相同的喜怒哀乐 。
现在我们只选择和自己相关的社会因素,而不相关的因素被排挤在外;形成今天互联网上的各个“群”。这样子原来家庭空间也变了。我们可以象原来那样坐在一起吃饭,但是我们其实不在同一维度里吃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
其次,现在,手机创造的视觉空间、网络空间是多么开阔。我们真正的日常生活已经不那么重要,而那个网络世界里的日常生活才是我们主要的生活。这里面,人们对空间、时间的感受都在发生变化。时间不再是连续的,时间都是断的,网络上虚拟人物呈现上网下网的状态 。现实中的人只是为网络上的人 更新状态而活着。
有人觉得是危言耸听,其实不然。原来手机功能不强,带宽小,手机只是人的工具。现在不同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不一样了。由于消费主义,由于商业化带来了一个重要的现象,就是文化和经济的界限被打破,以前文化是文化,经济是经济,文化和经济两个领域有交接有交叉,但是有自留地。现在我们很难说有一个完全的文化。每一种文化现在都是商品,每一种商品都是一种文化。
而经济行为会自动加强这趋势。造成什么样困扰,就是每个人被手机算法控制。算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单个自然人不会是算法对手。而且在“手机社会”里人们不是靠知识来认识世界的,是靠信息来接触世界的,系统的知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毫无优势。
互联网产生以来,一个总体发展趋势是绝少数人被算法加持变得越来越聪明,大多数变得越来越愚蠢了。
有些机构直言不讳 的告诉韭菜们,金融就是割韭菜 ,合法的, 悄悄的,减少痛苦 的割韭菜。如此言行鼓动金钱至上 ,达到同恶相济目的。对人类来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没有退路,只能适应,没有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