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读《沧浪诗话》(5)

读《沧浪诗话》(5)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7-02 23:10 被阅读0次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

别材,意指另一种才气。别趣,指另一样的兴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渐悟和顿悟其实并非完全对立,绘画、书法都从临摹开始。读万卷书的过程,就是渐悟的过程。一朝领悟,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说的就是顿悟。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渐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一味纠结于顿悟和渐悟,并无意义。

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乃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反覆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失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

从这里,基本可以得出一个判断:严羽明推汉、魏,实尊盛唐。

“诗者,吟咏情性也。”把握到了核心。兴趣,则是指一种兴会、情调、韵味。

诗歌发展到盛唐,风格丰富多彩。大约划分的话,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或浪漫诗派、现实诗派。不管怎么分,诗的主旨多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歌发展到盛唐,形式也是多样。五七言的格律、古风、乐府、叙事长诗等等,诗人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体裁。所以,唐诗给人的感觉就是浑然天成,没有雕琢的痕迹。所谓羚羊挂角就是指这个。格律诗在盛唐达到巅峰,却并没有成为诗歌的束缚。相反,格律本身就有其独特的美感。

相比较,宋诗的创作数量不可谓不丰富。按《全唐诗》收诗共49403首,而《全宋诗》约27万首,5倍不止的差距。然而宋诗在形式上越走越窄,在格律的胡同里越钻越深,寻章摘句,不可自拔。同时在内容上,说理、议论之诗越来越多,而展现真性情的方面越来越少。

盛唐诗歌的繁荣,并不只是李、杜,还有许许多多高水平且具有各自特色的一流诗人。前者只是最璀璨的两颗明珠,后者才是盛唐诗歌繁荣的支柱。

不由得联想起华语流行乐坛,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即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其最好的时代。以香港乐坛来说,那时候无论是谭张争霸也好,四大天王也好,都只是一个小小的视角,真正撑起其繁荣的,是其他众多的歌手,几乎每个都能推出经典的作品,每个人的声音都具备其独特的辨识。

然则近代之诗无取乎?曰:有之。吾取其合于古人者而已。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王黄州学白乐天,杨文公刘中山学李商隐盛文肃学韦苏州,欧阳公学韩退之古诗,梅圣俞学唐人其澹处,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山谷用工尤为深刻,其后法席盛行海内,称为江西宗派。近世赵紫芝翁灵舒辈独喜贾岛姚合之诗,稍稍复就清苦之风,江湖诗人多效其体,一时自谓之唐宗,不知止入声闻辟支之果,其盛唐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别人的才气终究是别人的。齐白石有一句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一味地去学唐诗的某一个优点,本身就已经钻了牛角。如果被学的那个诗人或者那个技能点本身就不是上乘的,比如“郊寒岛瘦”,其结果则可想而知。

严羽写《沧浪诗话》,推崇盛唐诗歌,言下之意也自然是鼓励学习盛唐诗。所以在举例时,刻意选择了白乐天、李商隐等中晚唐或者非盛唐代表诗人。

事实上,以宋朝的诗人学唐人诗来说,不可能不去学李、杜。可惜的是,诗的境界,学不来的,因为这不仅仅关乎诗人自己的才华,同时还有社会因素。盛唐诗歌的那种气、韵,也只有在盛唐这个独特的,强盛而又开放的历史时期才能够展现。错过了,就不可能再有。

相关文章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9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2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3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4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重温...

  • 读《沧浪诗话》札记(十七)

    前辈谓《大招》胜《招魂》,不然。 荷按:前辈,指朱熹。《楚辞集注》谓《招魂》:谲怪之谈,荒淫之志。《大招》“于天道...

  • 读《沧浪诗话》札记(十六)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孟郊之诗刻苦,读之使人不欢。 荷按:高适多胸臆语,气骨浑厚,慷慨激昂中时见悲凉。岑参...

  • 读《沧浪诗话》札记(十八)

    韩退之《琴操》极高古,正是本色,非唐贤所及。 荷按:《琴操》非古诗,非骚词,太白、子厚诸人皆不能作,惟退之正合其本...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5

    三 以人而论则有苏李体(李陵、苏武也),曹刘体(子建、公干也),陶体(渊明也),谢体(灵运也),徐庾体(徐陵、庾信...

  • 重温经典:沧浪诗话14

    陈伯海漫谈《沧浪诗话》 严羽的诗歌理论,集中在他所撰写的《沧浪诗话》里。另有《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一文,扼要地说...

  • 《人间词话》卷上 九 十

    《人间词话》卷上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

  • 习读《人间词话》译注笔记十七

    卷一 人间词话本编 九 兴趣说、神韵说与境界说 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诗话“公”作“人”),唯在兴趣。羚羊...

  • 14----- 一读诗话,如入桃源B

    坚持。 一边读期刊。一边思忖,如何独辟蹊径。正读着,一段引文,吸引我去查了它的参考文献-----《沧浪诗话》中“别...

  • 人间烟火有时尽,诗词歌赋不能停

    严沧浪在《沧浪诗话》里开篇说,学诗者以识为主:须入门正,立志高;师汉魏晋以及盛唐。诗文首推《楚辞》,诗人首推李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沧浪诗话》(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ax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