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剪纸的变与不变

剪纸的变与不变

作者: 简映竹 | 来源:发表于2023-04-11 08:07 被阅读0次

剪纸的变与不变

金坚范

从新疆考古发现《对马》剪纸算起,剪纸这一带有泥土芬芳的艺术形态,历经1500多年的悠长岁月,依然生命勃发,枝叶繁茂。

2009年,又作为传统手工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就是说,剪纸已上升到世界级“非遗”项目了。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中国剪纸,以自身的价值和形式,丰富了人类艺术。

如何继承并发扬广大这一份遗产,历史地落到我们身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够强”,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思想。

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也可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艺术。

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必然会有他们新的审美、思考和表现方式。

长期定于一格,肯定行之不远,与时俱进才是剪纸的传统。

剪纸是历史性的存在。以史为鉴,我们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受到启迪。

大量史实表明,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手工艺,剪纸也不可能例外。

此次邀请展,展出了顾朋泉同志的部分藏品,古人的创新探索从中可见一斑。

多年来,日本的传统手工艺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原因就是创新求变。

只有在保护传承基础上锐变创新,剪纸才能葆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

剪纸如何创新?不知根不识源,步履维艰,行之难远。

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有一句名言:“移步不换形”。梅先生认为,任何艺术都需要创新,不能墨守陈规、故步自封,这就是移步;但任何创新都不能偏离艺术的本质属性,这就是不换形。”也就是说,创新要守正出奇,“万变不离其宗”,不能毫无节制、随心所欲。这个“宗”,就是剪纸艺术的“基因”。一旦“基因”丢失,那就失魂落魄了,不是剪纸了。

我们要的是面红耳赤,或者面貌一新,不是面目全非。所以,剪纸的创新,首先要搞清剪纸作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也就是梅先生所说的“形”。

剪纸有其独特的民族特性和风格。它强调主观想象,注重写意造型。也就是说,中国民间剪纸是一种镂空、意象造型艺术。

所谓“意象”,就是意念中的形象,不是用取法自然的真实形象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是将客观物象和事象予以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幻想,经过选择、取舍,然后调动各种艺术手法予以表现。既然是意念造型,就不能复制工笔画,更不能复制相片,与照相机争功。

林曦明先生是我们剪纸艺委会顾问,他不仅在画坛独树一帜,在剪纸艺术上也享有盛誉,上海设有他个人的剪纸艺术馆。他说他要感谢林风眠和关良两位画坛大师。

林风眠老让他“一定要保持简的特色,一朝走进繁琐,靠近绘画,就没有意思!千万莫忘记!”

关老则要求他,“多用剪子代替笔,厚重拙辣,不搞小巧玲珑,旨在传神二字。”

这两位在画坛非同凡响的名人如此重视剪纸,说明剪纸在中国民间艺术中的崇高地位。

他俩的意见也就更值得我们重视。

可见,作为一门意象造型艺术,强调的是主观的想象力和幻想,强调的是风格上的简约,不是繁琐,是传神,不是细节的真实。

具体到创新方法,就我想到的有以下几种:

1、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予以丰富、改良原有的手法。徐悲鸿、林风眠之所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都是因为将中、西绘画融于一炉。

毕加索不但学习、研究非洲、太平洋小岛上原住民的艺术,对中国剪纸也颇有兴趣。

王少峰的剪纸明显吸收了贵州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

2、2015年中华文化人物中有一个叫刘通的,原先是学数学的。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将一张纸折成各种造型。被聘为2015年米兰世博会中国代表团特邀设计师。

3、上海工艺美院蔡克非老师,通过剪裁、卷边、粘、贴、撕等手工方法,把生活中常见的旧报纸、瓦楞纸、彩色废纸等等制作成服装、纸雕、纸藤花、饰品等。

4,剪纸艺委会秘书长周爱军将剪纸与唐卡结合起来,不同艺术之间融合,闯出一条新路。

美国版画家戴安娜·艾克用中国剪纸形式制作西式版画。

5、黑龙江剪纸非遗传承人倪秀梅,创造了瓷板剪纸,很受欢迎。

6、扩大材质范围。传统剪纸名符其实用纸作材料,也有用金箔、银箔等金属材料的。我在美国迈阿美国际艺术双年展上,看到过外国人用塑料作材质的。

7、开发衍生产品,扩大剪纸图案的应用途径。

张树贤主任曾将剪纸运用到北京地铁站的墙壁装饰上,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此次展上,看到剪纸用于酒瓶盒上,令人欣喜。

现代剪纸图案已用于服装、灯具,以及各种旅游纪念品上。

只要用心开发,剪纸不仅可赏、可用、可吃、可玩、可穿、可戴、可包,前途无量。

上海世博会期间,主题为“波兰在微笑”的波兰馆,外形抽象且不规则,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仿若民间剪纸,带入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8、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王子月用磁性材料作剪纸的载体,可附着于铁质构件或其他材质。凭借这一发明,她获得了专利,组建了创意文化公司。

以上事例,归纳不一定科学、合理,只是希望打开大家的思路。

林曦明先生认为,“剪纸材料简单,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我们大需要个性化艺术,而不是标准化的兴趣。”

林曦明老强调剪纸艺术的个性化,这是很重要的。靳鹤年先生我无缘识荆,但他的剪纸有独特的韵味,辨识度高,我一眼就能看出。

18世纪以来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体系,其优点在于生产方式高效,不受自然条件限制,显著特色就是标准化。

比如美国的麦当劳,把食品工业设计成一套模式,可以复制,行销全球。由此消灭了个性、消灭了手工劳动的差异性,以及手工劳动的个人成就感。

此外,工人无法肯定自己的劳动成就,没有工人认为这个作品是属于他个人的作品。

换句话说,工作不再具有劳动本身的创造性,劳动的地位远不如资本和技术重要。

这一生产方式的明显缺点,是使思维单一化、扁平化,且影响到社会运行和操作机制。

20多年前,美国社会学者用“社会麦当劳化”来批评这一趋势。

所以,今天有部分人重新喜欢上手工劳动,不仅是对安全的怀疑,更是对工业体系消灭个人劳动成就、消灭多样性,把产品变得没有特色的一种反抗。

其实,这种反抗在西方早就开始了。他们批量生产的产品相对便宜,而手工产品价格昂贵。

个人的劳动产品,成了一种新的价值和文化。

比如旅游时,游客们专门喜欢挑选手绘、蜡染等工艺品。

可见,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剪纸,是有广阔前途的。因为它顺应了文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剪纸要变,首先人要变。

以人为本。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文化是人创造的。

弘一法师说,“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

人才是“非遗”保护事业真正主题和主角。如何发挥传承人的作用,怎么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促进传承,是真正实现保护的重要举措。

“功夫在诗外”和“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传世名言。

已故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说,《阿Q正传》他读了49遍。洛可可公司的总裁贾伟,其设计作品多次得到国际大奖。

他说朱良知先生的《中国美学十五讲》这本书,他翻烂了。

在剪纸人才培养上,我一直主张鼓励大家学一点美学理论知识。

剪纸艺术人才,大多是有爹妈给的天赋,心灵手巧,但缺乏美学理论修养。如果能学一点美学理论知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那在构思和创作时就胸有成竹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两种,一种是读书本的书,还有就是读社会这本书。就是看看他人的剪纸作品,看看画展、博物馆。

王少峰先生我先是从张树贤先生编的《中华剪纸》上看到他的作品,一下就认为他受西南地区民间艺术的影响。后来见面一聊,固然他跑遍了贵州的山山水水,学习、借鉴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

古人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有这个意思。

读万卷书,使自己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走万里路,使自己眼界更宽广些。这一深一广,下刀就如有神了。

十九大报告还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司法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剪纸是极易被模仿、抄袭的,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创新成果,维护知识产权,理应予以加倍重视。

一说起法律,总想起50多年前上大学时阅读英文版莎士比亚名著《威尼斯商人》的感受。“P.Antoniohaspromisedtogiveyouapoundofhisflesh.Buthehasnotpromisedtogiveyouanyofhisblood.Ifyouletonedropofhisbloodfall,youwillloseallyourlandandmoney.”译文:“安东尼奥承诺给你一磅肉,但契约上没有说给你任何一滴血。如果掉下一滴血,那么,你将丧失全部土地和金钱。”

美丽的鲍西亚小姐,用这么一段精妙绝伦的辩护词,彻底击垮了爱财如命、吝啬冷血的犹太商人夏洛克。

后来,鲍西亚又追加说,这一磅肉在重量上不能多一分,也不能少一毫,否则夏洛克就得以命相抵,且财产全部充公。

莎士比亚将故事的场景设在威尼斯,是有其深意的。

罗马奴隶制国家制定的罗马法,是“商品生产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流传下来最早的罗马成文法,是公元前5世纪颁布的,也就是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莎士比亚是1596—1597年写下这部不朽的喜剧的,那时我国是明万历24—25年。

英国社会在400多年前就那么重视法律,那么重视法律的精准性,令人叹为观止!

别林斯基认为,文学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英格兰民族精神这一花朵,超越时空,依然芳香怡人。

众所周知,瓦特1765年发明了蒸汽机,自此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诺思,经过研究后认为,英国1624年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使英国进入技术创新的高潮,因此,“工业革命”实质上不是技术革命,而是一次制度革命。

美国20世纪的迅速腾飞,也在极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专利体系。美国通过专利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才在其国土上施展才华。而我国的第一部专利法是1985年4月1日才开始实施。

中国历史虽然悠久,但长期处于封建帝王统治之下。君权神授,皇帝一开口便是金口玉言,便是法律。

中国社会法治传统薄弱,公民法律意识不强,是不争的事实。

一个社会的良好治理,同时需要公序良俗和完善的法治。

剪纸是手工技艺,一有产品设计上的创新,或技艺方面的创新,极易被模仿、抄袭,而且难以界定。

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而人性的深处,存在着阴暗、丑陋的地方,也是在所难免的。坚守正道,弘扬正气。

道德宣教是任何社会所必不可少的,但不能迷信道德万能,必须运用制度来约束人性的弱点。

所以剪纸的保护、传承,创新,都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驾护航。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新年觉醒#day1《改变:问题的形成与解决问题的原则》

    第一编 变与不变 第1章 理论的观点 “变与不变” -->The Theory of Groups vs. The...

  • 变与不变

    时间将一切都改变了,让我们从孩童成长为青年,让我们从幼稚到成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我们。 小时候我...

  • 变与不变

    每年的四季不断地在变,随之日与夜也在变得此长或彼短; 万物都在不断的更新,只是此时的看景之人已经被岁月更新,没有人...

  • 变与不变

    分享两个故事: 2013年5月,有着130多年悠久历史,拥有1万多项专利的柯达公司申请破产。公司市值也从1997...

  • 变与不变

    海誓山盟的爱情会变吗? 会!人的情感最不可靠。 令人艳羡的婚姻会变吗? 会!包装久了迟早撕裂。 自小崇尚的形象会变...

  • 变与不变

    儿时的我们,都会有梦想,想当科学家,想当飞行员,虽然那只是我们小小年纪的幻想,还有一些家庭环境的熏陶,但是我们依旧...

  • 变与不变

    一 像骑士,举剑向前冲去 我已决心不要这样的软弱 纵然前方多坎坷 纵然改变自己多不自在 接受自己的普通 忍受他人的...

  • 变与不变

    《一》 这片土地啊 肥沃的土地 养活了一家人 这片土地啊 肥沃的土地 只能养活一个人

  • 变与不变

    人总是会变的,时间、经历、环境都可能让一个人发生改变。生活在纷纷扰扰的红尘中,有谁能躲得过现实的是是...

  • 变与不变

    这是第一次,爸妈如此剧烈的争吵,因为我,因为我的中考志愿,我的任性…… 初三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剪纸的变与不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cg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