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全国各地高温持续不退。张先生大汗淋漓,回家后立即开空调,从冰箱拿出冰饮几口下肚,不惬意又用冷水冲了个凉。当天夜里,出现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咽痛身痛、喷嚏等症状,只好来医院看病。
医生告诉他,这是因“人造贼风”所致,即人为因素导致的“虚邪贼风”,高温季节,人们一定要注意防范。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34126/f71c039991d023e1.png)
避免“汗出当风”
三伏天容易出汗,特别是活动后,全身皮肤的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过分贪凉,如把空调温度调得过低,或对着电扇吹,毛孔来不及收缩,风寒之邪便会“乘虚而入”,引起头痛、感冒、咳嗽、身体疼痛、关节炎等疾病,这就是“人造贼风”。
正确方法:从室外进入室内,要先让自己在常温下“冷却”10—20分钟,等皮肤温度下降,汗收之后,再在电风扇或空调房乘凉休息,空调温度不能调得过低,室内外不要超过8℃。空调房内,男士不宜赤膊,女士不宜着吊带衫、露脐装、低腰裤。
避免“贪凉露宿”
不少人喜欢晚上睡地板,或者睡在高楼的房顶上,殊不知,地面散热快,吸收热量也快。到了夜晚,气温较低,地板会吸收人体热量,极易伤人阳气,且室外的风寒湿邪容易进入体内,可诱发腰背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且病情往往迁延难愈,正所谓“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正确方法:避免贪凉露宿,不要睡地板或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避免“久着汗衣”
天气炎热容易出汗,衣服经常是湿的,而由于身体的温度,汗水会一直蒸发,并把身体热量带走,因此感觉身体异常湿冷。此时皮肤的毛孔大开,寒湿之邪会乘虚而入,引起风湿类疾病。如张仲景说:“此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形如水状”,意思是说,腰部感受寒湿而导致腰背部冷痛沉重,如坐在冷水之中的感觉。
正确方法:出汗后要及时把汗擦干,并更换干燥衣物、鞋袜。
避免“汗出入水”
为尽快消汗除热,人们喜欢用冲冷水浴或游泳的方法使身体“快速冷却”,而这样骤遇冷水会使全身开放着的毛孔立即收缩,以致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引起发热;如同时用冷水洗头,还会因头部毛细血管收缩引起头痛、头晕、昏厥,甚至休克。
正确方法:俗话说:“汗水没落,冷水莫浇”,人体对温度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大汗时不要马上冲凉或游泳,要先休息20—30分钟,等全身汗干后再沐浴,且最好选择温热水(30℃左右)沐浴。热水浴能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机体排热、排毒;也可用热毛巾擦脸擦身,不但容易去除灰尘污垢,还能够排汗降温,使皮肤透气,让人感觉凉爽、舒适。
避免“汗后饮冷”
人们在酷热时节,最喜欢吃冷饮,如冰牛奶、冰西瓜、冰淇淋、冰饮料等,但中医认为“形寒饮冷多伤胃”,过度地贪食冷饮,寒湿之邪最易困阻脾胃,损伤脾阳,引起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胃肠痉挛而引起腹痛,甚至胃肠出血等。
正确方法:高温季大量汗出时不要马上喝冷饮或冷水,尤其不可大量饮冷;平时要养成喝温开水的习惯,还可适当进食生姜等食物温中散寒,生姜、红糖一起冲泡后服用效果更好。
雲禾“禾家”智慧社区健康中心
雲禾(浙江)科技集团“禾家”智慧社区健康中心依托强大的数据平台,实现实时监测、守护健康、就近服务、方便快捷、产品服务、质量溯源。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多的健康服务需求。
在“禾家”智慧社区健康中心,通过“现场检测+可穿戴设备”,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等运用于收集居民的基本健康数据,一键导入健康数据至应用中心,包括定位、 心率、运动指数等数据,让居民在家门口实现:“远程监测、按需监测、高位监测、重点管理”。
根据监测数据提供医疗和健康管理,让健康监测更具有模块化和可视化,更准确更权威性。
通过针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性病开发的高科技智能监测设备,更可以便捷的了解个人健康,对疾病进行监测和预警,准确率高。可以大大方便受测者的体验感,随时随地掌握自身健康状况。(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蒜伴智能陪护系统sbznphx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