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离我热衷新闻传播,爱上记者这个行业,已经四年有余,恰好是柴静《看见》出版那年,我的书桌叠着高过我视线的五三,上面还堆着一沓卷子。我却为文中笑容背后咬紧牙关的灵魂动容,立志非新传不可。只不过命运向来热衷于以玩笑磨砺年轻人,我想去的学校,想读的专业全都死于高考志愿。我以妥协的姿态停歇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我喜欢这个专业,只不过心里有个倔强的声音总再三扎刺我的新闻理想。就这样,我遇见了师大新闻网。写了一份堪比汉字水平测试的笔试卷,经过两轮面试,我记得那时学校党委宣传部粟部长板着脸很严肃地问我为什么想加入新闻网。我念及心中燃烧的新闻理想,硬是忍住不当场哭出来——“这可能是我离我的梦想最近的一次了。”我向来把自己放的很低,但却一直笃信我是属于新闻网的,不知为何,当时我确信我和新闻网有缘分。
这种难以言表的感情就像有一次熬夜赶新闻稿到凌晨三点,台灯放出微弱的光甚至不足以照明,我写完稿子困得几乎晕厥,可还是坚持打着手电筒认真地在日记本上写下“我爱新闻网,很爱。”
在我当记者的一年里,新闻网给过我温暖和力量的人太多太多,记得网站一位记者曾说“新闻网是很纯粹的地方,如果喜欢就要很喜欢。”我无法用言语描述当初看到这句话的震撼,心里好像被什么击中。只记得最初彼此都不熟悉,值班时和老师一样不苟言笑,可正是一次次一起跑新闻编稿子才建立起而今深厚的革命情谊,才积攒了而今心照不宣的默契。就像蒋洪新校长曾说的师大的孩子都很爱师大一样,新闻网的记者都很纯粹地爱着新闻网。那种一篇稿子由两三个记者过目,字斟句酌,连标点符号也一丝不苟的感觉让我感到敬畏。在大型活动里拍几百张照片只为选出最好的十张是每位记者的常态。从什么也不会的小白,变成单反PS应用自如、稿子说写就写的校园记者,记不清这条路上多少人牵着我的手带我成长,站长凌晨一点多教我使用模糊工具和仿制图章,部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跟我说编稿细则,同事们有求必应各种远程协助……直至现在我闭眼能背下每位校领导的名字和面容,甚至记得住他们讲话的特点,知道在什么时候哪个角度最适合拍单照,学会在红楼宾馆,枫林宾馆,校办公楼,国际学术报告厅,至善讲堂,学工办办公室,江边活动中心,北院田径场篮球馆,学校各大寝区甚至各学院大型会议室占据最佳拍照视角,跟湖南卫视、新湖南、红网等等各大媒体一起跑新闻也能毫不怯场……遇到新闻网之前,我的文字漂泊无居。承蒙信任和肯定,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至此,文字才有了归属感。我曾经,不可原谅地想放弃新闻网。那段时间绝望得失眠,心情阴沉地像一个月不放晴的长沙。当时正值网站一系列的人事变动,又恰好处于变革期,我发现,大家开始松懈;我发现,原来新闻网的稿子也会出错;我发现,我所信奉的一切新闻网的原则和底线开始动摇。闾丘露薇曾说如果你喜欢这个行业,一起努力往前推一推。可我发现,我推不动,我悲观且无能,自觉壮烈地想认真跑完最后一个新闻,然后和新闻网和平分手。那个新闻叫《学校举办“我为盛世写华章”师生原创诗歌朗诵会》。涛哥是前几届的站长,因为对新闻网的感情,他放弃了其他工作,回了网站。那是他在网站工作后我们第一次见面。正是那天晚上,正是因为涛哥跟我说的那些话,我意识到我所谓的新闻理想原来那么不堪一击。那天两位老师四个记者在网站待到凌晨一点,赶稿、处理照片、写宣传材料……涛哥说,有实力是得到尊重的前提,有能力是你征服别人的第一步。新闻稿文字不容有错,照片也要拍好。你见过凌晨一点的二里半和天马吗?涛哥说他们曾经在网站通宵,看过学校24小时的风景,这就是新闻人的情怀。我回到宿舍后蹑手蹑脚怕吵醒舍友,心里澎湃地像掀起巨浪。我的新闻理想复活了,我所有的阴霾消散,云销雨霁,渐渐理解我之前所有的挣扎和痛苦,都是因为我还是舍不得离开新闻网。新闻网给了我看师大的不一样的视角,李民书记一天之内奔波于各个会场,我们记者还能轮值休息呢,可他甚至都没有午休的时间。蒋洪新校长有一次在化工院探望老教授,因为各种原因,探望时间延迟,他反倒回过头很温柔地跟我们说“辛苦两位小记者白跑一趟了”。你看过唐贤清书记被湘台大学生联谊夏令营负责人拉去跳舞的样子吗?我们放暑假了,可是蒋新苗副校长还在出席俄罗斯喀大孔子学院夏令营开营仪式,周俊武副校长亲自动员鼓励情牵脱贫攻坚的队伍……那次是一流学科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几乎所有的校领导出席了,很谦敬地问各位专家应该如何完善方案。当时我坐在他们身后,被心里的骄傲和自豪感刺激了泪腺,就是这些人带领着我师大变得越来越好,太多这种感动的瞬间了,就像带我的老记者曾说:“你在新闻网呆越久,会越爱师大。”
感谢新闻网,我致敬今年暑假高温下的师大建设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庆幸我不是人云亦云停留在肤浅抱怨,因为我知道这背后历经了多少人的努力和付出。感谢有你,我见证了为了今年能装上空调学校和国家电网等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多少次协商洽谈,因而更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感谢有你,我认识了学校各学院各部门的很多优秀的人,有机会去美术学院看画展,去文学院欣赏书法,去音乐学院听演唱会……你就像巨人,站在你的肩上,我才得以看得更高更远。学校有众多媒体,我以我是新闻网的一份子为荣,但从来不因此倨傲。只有新闻网的记者知道,那一个红色的记者证代表了多少责任和使命。星网的学生效应,翔网的作家培养,还有各种各样的媒体队伍,我们并肩前行,彼此无法取代,就像晏部长曾说的,应该共同发力。身为一名校园记者,前路漫漫,苦而有光,我愿与新闻网携手,与志同道合者同行。
作者:何纯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