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影编剧悉德菲尔德说,戏剧就是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动作,没有动作就没有人物,没有人物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剧本。
人物的实质就是动作,动作既是人物。
电影即行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定了他是怎样的人,而不取决于他说了什么。
这段看起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核心就是说人物要由行动来塑造。
这是电影和小说的区别。
小说可以写人的内心活动,直接描述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但是,电影就必须用画面来讲故事,怎么样才能有强烈的画面感呢?
人物在电影中是行动的,是活动的画面,否则它就不是电影,而是一张图片。
人物在戏剧性冲突下被迫做出选择,必然采取行动。
用《沉默的羔羊》来做例证。
1.变态杀人魔莱克特教授,因为是连环杀人犯,被重兵看守。
他内心最重要的需求就是重获自由。
此时,FBI联邦调查局有求于他,想借助他的专业知识来分析杀人狂野牛比尔的心理特征,找到破案的线索。
他借此机会与 FBI交易,得以离开监狱,但是依然被严格看守。
为了防止再次被送进监狱,莱克特教授不得不立刻采取行动。
他通过声东击西的方法,将两名看守除掉,自己假扮成其中一名受重伤的警察,被救护车带走,顺利脱逃,如愿获得自由。
2.女探员克拉丽丝,作为尚未毕业的学员,因表现出色被上级选中与莱克特教授沟通。
克拉丽丝的内心需求是,抓到野牛比尔,顺利毕业,成为正式的FBI探员。
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克拉丽丝明知上级给她出了一个大难题,依然勇敢地挑起了重担。
在查案中,莱克特教授给了她下马威,分析了她的童年心理阴影。
但是她没有被吓倒,坚韧地与莱克特教授斗智斗勇。
很快地领悟到莱克特教授给他的破案提示,成功的找到了野牛比尔,并救出了议员的女儿,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写故事的时候要注重人物的内心需求,他渴望什么,想要获得什么,然后用动作来表现。
因此要表现画面感,一定要认真学习动词,它是人物动作的落实。
一连串的动作用精准的动词描写出来才有画面的张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