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

作者: 亦帆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00:53 被阅读0次

    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工作两年半,已经飞到了国航的金卡,对于一个轻微恐飞症患者,是一件不那么美好的事情。每到一个地方,坐车,住酒店,见业主,开会、调研,吃饭、去机场,返回。行程通常紧凑,很少有时间慢下来,看看这个城市什么样。
      上学的时候学规划课,老师在讲解城市形态时常会用到一个词,城市的肌理,意在说明城市动态发展变化的状态。城市的主干道像骨架,次干道像血管,支路小巷子像毛细血管,居民区、产业区、公共区像是各种内脏。然而我第一次理解这个词,则是在我毕业前开始租房的时候。
      念书时住在学校里,校园大,功能全,如果不是很浪,吃喝玩乐都能在校园中及其周边解决。夸张的话一个学期不进一次成都是可能的。学校熟悉的像是自己的左手摸右手,走遍了每一寸角落。而为数不多的几次进城,也都是地铁居多,上了地面没走多远就到了目的地。所以那个时候的北京,对我来说就是一片五道口、几条地铁线和几个商圈。
      直到第一次开始租房,在中介带领下,开始徒步探索北三环附近的小区。这才感觉到,那种坐在车里行驶在主干道上对两侧建筑的仓促一瞥,和自己亲自走到近前的感觉完全不同。瞬间降低的汽车噪音,从树叶缝隙间渗漏下来的阳光,布满污渍的垃圾桶,乘凉唠嗑的老街坊,卖馒头面条和蔬菜的小摊位,卖烟酒饮料的小卖部,见缝插针的停车位,施工未完成的破碎道路和飞扬的尘土。种种情景铺面而来,灌满五官感受。
      与此类似的还有近两年逐渐消失的批发市场和沿街小店。哪怕是CBD中各种林立的高楼,你走到近前也会发现各种便利店和饭馆。所谓肌理,就是这些附着在那些更大器官之上的细小纹路,不走到近前甚至发现不了的细致存在。对我而言,这是一个城市经常给我带来感触的所在。
      比如,黄昏时刻,附近的公交站占满下班的人,窗户中飘出炒菜的油烟味,路边的高压钠灯刚刚亮起来。下午三点,中午的食客已经散去,沿街小馆子的服务员和厨师在店门口闲聊,门外的阳光闲的屋子里略显黯淡。上午十点,退休的老人拉着小推车和布口袋,去楼下的菜摊仔细挑拣皮最薄最新鲜的土豆和肥肉最少的里脊。早高峰,在各式公共交通工具入口处攒动的人群。见过诸此种种,便会对城市产生更为感性的认知。
      所以出差时,如果有时间,我会在酒店附近瞎走走,漫无目的,看看瞧瞧。运气好就能找到一家好吃小饭馆,以后每次来就又多了一个念像。
      因为从小生活环境的原因,我极没有归属感,不知道自己家乡何处。即便如此,我也就更希望能找到一个让自己习惯的地方。在校园待了七年,既然回不去了,也只好开始找新的地方。不过我想这也并不难,古话说的挺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出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lj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