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运气很好,让我遇到了两件性质差不多的事儿,借此也让我的小脑瓜瞬间通了电,有了些联想和感悟。让我先说说这俩事儿吧,再说感悟。
1
下班时分,前去电梯间候梯下楼时,已有同一楼层我并不相识的同事也在等候中。6部电梯,恰好离我最近的那部停了下来,因不熟识,故未打招呼先行步入电梯,并恰好立于电梯的楼层按钮处。电梯内已有不少等候下楼吃饭的同志,大概是急于下楼,身后的一位梯内同志,也没看到梯外的人,急按关门键。电梯响应指令关门,点头玩手机的我瞄见要关上的电梯门,下意识的按了开门键,并说,等等外面还有人。
好巧不巧,那个在外侯梯的同事,正好这时才发现这部电梯,大步踏了过来,并同步用手挡向已关三分之一的电梯门。入梯后,幽幽的说了句:美女,你也得让我也进电梯呀。我心知,他肯定是误会了......
2
另一件事,也比较简单。刚加入一个微信学习群,群主发了小程序入口,哪知电脑端看微信和手机端并不相同,能看到的就是群主发的这么一句话:"收到一个小程序,请在手机上查看。"并不显示其他。(如下图所示)
我当时并不晓得这话是什么含义,看到时还纳闷了一会儿,群主说着是啥意思啊?然后这个念头就被源源不断更新的群消息给打散了,我亦没去深究。当我做了会儿别的事情,回过头再看信息时,群内有人提起入口链接的事儿,我回顾了下自己电脑上的聊天记录,链接什么东西?的确没看到呀!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群公告?又确认了下,也没有。难道是我入群前的?于是本着不懂就问的好学精神,就谦虚开问了。大意就是群主好,我是新入群的(离我入群个把小时算刚入群吗?),请问大家说的链接在哪里呀,能否再发下?
现在回想下,如果我是群主我也会怒的,群里发了两次,还就在不久前。结果这个人还问链接在哪里,让我重发。当时,群主就直接艾特我,并大致说,你就不能自己翻记录吗,你哪是刚进群(我自行脑洞比较了下差异:群主的认知应该是恰恰刚刚进的是刚进群,而我的认知是上午进的都算刚进。)并说,实在不能进圈,那就当没缘分算了之类的话。说道这里,大家也听明白了,这又被误会了。
顿觉好冤啊,明明聊天记录,公告都看过确认了不下两遍才问的,我哪是那种懒到连记录都不翻的伸手党啊。正在不甘之时,脑子闪电劈过,打个一个激灵,难道是电脑端的信息收漏了。拿起手机再翻一遍记录,顿时羞愧难当,果然,群主已发两次链接。最近的一次发送链接跟我的提问,就只间隔了两个手机屏幕长的聊天记录。你说这得多尴尬......自己果然成了群主心里的伸手党,而且还是懒成这样的伸手党。
3
事后吧,我把这俩事琢磨了又琢磨。虽说被误解了,但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对方没错呀!对方的确看到的事实就是那样啊!微信的就不说了,两个屏的事儿,就我自己最直观。
而电梯事件中,那位侯梯同志,在用手挡门,并快步踏来的同时,处于他的角度位置,亲眼所能见的事实也真的就是,“我那正在离开按键的手指”+“要关上的电梯门”+“电梯门被他手挡停”。这一连串的亲眼所见,不就是我只顾自己上梯不顾他人吗!虽然我说了等等还有人,但声音并不响,甚至是轻。电梯的“开门键”和“关门键”多是并列的,离开的手指并不能判断我按的是哪个,但依旧容易让人迷惑。还有那个关到三分之一,不知是因为他的手,还是我的按键指令才停止关上的门,真的没有哪一个能证明我的清白。你看,谁说眼见就为实啦!我一天就亲历两件反面案例。
经过这事儿,除了更加深刻体验到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个道理外,我还想到了其他。
一是,体谅。别人对你的误解,站在对方的角度可能真的就是那样的。如果需要解释,能解释那就解释吧;不能解释或没必要解释的就算了吧。而且也别怪人家。他也没啥错呀!
二是,不要轻易下判断。有的事得再多琢磨琢磨,特别是对别人定性的事儿,说不定就有误会呢。
三是,要积极主动。有的时候更加积极主动真的是更好的选择,如果电梯事件中,我不拘泥于不认识,也提醒招呼下对方。微信事件中,我再多检查下,看下手机。估计就没这些事儿了。
四是,不求回报。有一句话话流传甚广,大家大概也都听过就是“好人不一定有好报”,真的如此。所以呢,大家在奉献热心的时候,一定不要想着有好报才去做,甚至还要做好有坏报的打算,这样在遇事儿的时候才能心态平和,而不是愤愤不平。
如果细想,或许还有五、六、七、八......我就不继续往下联想和脑洞大开了,有不同联想感悟的同学倒是可以继续脑补。
总之,虽说一天遇到两件并不愉快的事儿,但一想到通过这俩小事,就能想明白这么多大的道理,就好似虽掉了2块钱,却捡到了价值2百甚至更高的东西,你说这是不是也挺让人开心的呢!是好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