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讲到了第一个核心思想:
人人都有佛性,即使是十恶不赦的人,也还有佛性,也可能觉悟之后成佛。
第二点,自始至终,惠能并没有劝人出家,有很多人以为,讲到佛教最终就是让你出家,其实这是非常大的误解。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个桥段,和尚行森一直在顺治皇帝身边,鼓动皇帝出家。顺治皇帝在鄂贵妃死后,一心想要出家。皇太后找到行森的师爷玉林秀,请他出山制服行森。玉林秀对行森说:如果人人都来做和尚,那么谁来奉养和尚。和尚是不能婚娶的,如果都来做和尚,那哪来的小和尚。佛的权力是飘渺的,皇权确实实实在在的,如果你执迷不悟要让顺治出家,我们的佛教将会受到严重的打击,寺庙的其余弟子都要受到牵连。
其实这是文学创作,这其中对佛教也有很多的误解。这里面的佛教和僧人,和惠能的佛教有很大的区别,希望大家一直要记住一个关键点,佛教有很多派别,僧人也有很多种,惠能是非常非常特别的,惠能的佛法也是独一无二的。
惠能大概二十二岁时去找五祖拜师,在黄梅县东禅寺惠能并没有剃度,而是跟着一个行者,行者给他安排了工作,劈柴,舂米,他干了八个月。
(按照郭朋先生在《坛经校释》中的说明,行者是加入寺庙,而没有落发,剃度为僧,承担劳动,服侍僧人。)
之后由于惠能非凡的悟性,五祖弘忍大师把衣钵传给了惠能,并传授毕生所学。
对于五祖把佛教最高的地位,最高的学问都传给了不识字的惠能,很多人不服气,惠能为了躲避其中一些恶人的追杀,在山林中和猎人住在一起,直到三十九岁那年,出山来到广州法性寺,并公开了六祖的身份。当时法性寺的住持印宗法师亲自为惠能落发,直到此时,惠能才真正出家受戒,完成了出家的仪式。
所以,从惠能自己的经历来说,并不拘泥于出家的形式。
尚荣先生写的《坛经》中这样说到:
坛经把佛性归诸心性,把人变成佛的同时,倡导"即世间求解脱",主张把入世与出世统一起来。
这句话简单的理解,就是人人都可修炼成佛,不出家也可以,修炼可以让你更好的处理工作和生活,获得解脱,幸福,圆满。
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场景:
当时,惠能大师来到广东南华山宝林寺,韶州刺史韦璩(读音同渠)与他的僚属们一道进山,请惠能大师到位于城中的大梵寺讲堂为大众演说佛法大义。
大师于说法的座位上落座,刺史及官员们三十多人,儒学学士三十多人,出家比丘、比丘尼(尼姑)及在家信众一千多人,都来参加盛会,大家一齐向大师行礼致敬,希望聆听大师演说佛法的精要。
这个场景中就特别提到在家信众,可见在当时很多人在家修行,还会去现场听惠能讲法。
我也是在家信众,不过我不止研究佛教,还研究其他。我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把分享实用的知识和智慧给大家,帮助大家更好的处理工作和生活。而且我觉得现代人的生活实在太复杂了,我们特别需要佛教的智慧帮助我们处理好繁杂的事物,照料你的心灵。
我们接着往下看:
惠能开始讲授佛法,大师说:我有一个无相颂,大家各自都要念诵记住。无论在家居士还是出家僧人,须依照这个颂去修。如果自己不依此修行,仅仅是记住我的话,也是没有用处的。
颂的内容,这里我就不列出来了,颂就是大师具体传法的内容了。之后大师又说:
“如果想修行,在家中也是可以的,不一定必须到寺庙里。如果在家中也能坚持修行,恰如身处东方的人却能心存善行;即使身在寺中却不奉行修行,那就如同身在西方极乐却心存恶念。只要内心清净,就是在自性中见到西方极乐世界。”
韦刺史又问:“在家又怎样修行呢?希望能给我们教化指点。”
大师说:“我给大家说一个无相颂,只要依照这个颂修行,就是经常和我在一起。如果不依照这个颂修行,即使剃度出家为僧,其对于修道又有什么用处呢?”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非常清楚惠能大师的主张了。
可见,佛理是一门学问,人人都应该知道,学习,并不是要出家,也并不是只和出家人才有关系。
并且佛理十分实用,至于如何实用我在之后的文章中再分享给大家。
我们再来认识下维摩诘,他是一个菩萨,是佛陀的在家弟子,是中印度毗耶离城的长者。虽在俗尘,但是精通大乘佛教教义,其修为高远,连出家弟子也比不上他。
大师享年七十六,二十四岁得传法衣,三十九岁剃度出家,讲说佛法,惠施众生,共三十七年。得到大师亲传的弟子四十三人,因大师指点悟道超离凡尘的人不计其数。达摩大师所传的表信袈裟,唐中宗所赐予的磨衲袈裟和水晶钵,以及方辩为惠能大师所塑的真相以及佛法用具等等,永远镇守宝林寺道场。
总结一下,六祖惠能的禅宗佛理核心思想:
1: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
2:在家修行也可以,佛教不是劝人出家,怎样修行,才是重点。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如果您觉得有收获,请点赞支持我的创作,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