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白蛇
(2024年9月25日)
一
新华网的消息:"2018年至今,贵州省人民医院移植团队已成功开展肝移植254例,242例术后顺利康复出院,肝移植手术成功率95%,3年生存率约80%,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地位。率先开展贵州省第一例劈离式肝移植,第一例亲属活体儿童肝移植。⋯⋯自2021年7月开展肾移植手术以来,先后成功完成了肾移植手术260例。"另一则消息报道:"2021年3月18日,贵州省人民医院移植团队独立为1例原发性下腔静脉平滑肌肉瘤患者,成功实施自体左半肝移植,联合肝后段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即将病变的下腔静脉及肝脏整块切除,用人工血管重建下腔静脉,在体外切除病变的下腔静脉及右肝后,把患者剩下的完好肝脏重新移植到体内)。"又一则消息还叙述了"贵州省人民医院器官移植团队在张毅主任带领下,连续奋战2天2夜完成了5例肝移植、10台肾移植手术,挽救了15名生命垂危患者"。只管埋头苦干,而不擅长宣传的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终于有消息由新华网发布了。
而我从这些枯燥数字背后看到的却是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学科带头人张毅主任是如何带领这个团队艰难的创业历程,看到的是这个团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肝胆相照砥砺前行的。当外科医生𣎴易,而器官移植医生的不易更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于是我试图用自己笨拙的笔触,以自己的视角,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因为许多原本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或细节,当你回头再看时,都有着无法细数的刻度。
二
那是六年前的一个秋天,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40出头的张毅愽士和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毕业30多岁的陈根愽士,带着肝肾移植整套成熟技术离开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这个处于中囯西部省会城市贵阳的贵州省人民医院。
张毅 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主任 博士 教授 陈根 胆肝三部器官移植科副主任医师 博士中国有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们放弃武汉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是放弃对子女优质的教育资源,带领全家选择到这个相对落后的西部城市重新走一条艰辛的创业之路。我属于那种把子女教育看得很重的人,换成我可能难以做到,因此,仅凭这一点,一开始就由衷地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他们刚到贵州省人民医院的时候,仅有的两个肝胆外科病房已经完全承受不了诸多的病人,43张床位的一个病区,前后走廊都加上床,一个病区有八九十号病人是常态,甚至电梯门口都收满了病人,最多达一百零三张床位。位于贵阳市中心南明区寸土寸金的贵州省人民医院,要马上腾出一个病房谈何容易。
在张毅主任他们到来之前十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在外院专家的协助下巳有了肝移植的经历,并取得了肝移植的资质。但肝源匮缺及并没有完全掌握肝移植的核心技术成为制约医院开展肝移植手术的瓶颈!
人体器官移植是个系统工程,是涉及不同器官和不同学科探测的多重谜题,如同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几部小说的演员阵容在同一页相遇了,移植医生则将这些故事的每一缕精心编织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整体。手术操作技术虽然是最重要的,但也才是整个系统工程中的一部分,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开始工作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在省人民医院完全是空白,必须填补这项空白,才能突破人体器官移植的瓶颈,不然根本进不了国家肝移植的平台。他们迅即成立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培养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亲自去一个个基层医院踩点,爬山涉水到大山里去做工作,那段时间真的很艰辛,我还记得他们整天在下面跑,归来时疲惫不堪风尘仆仆的样子,有一次因为车祸一位很能干的主治医生还导致了脑外伤,幸好伤情不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建立了贵州省人民医院人体器官捐献网,踩着坚实的步伐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有了捐献的器官,有了频危急需肝移植的病人,没有病床怎么收病人呢 ?即便找到医院的领导也不是说想要腾病床就可以马上解决的,也许外人看起来这区区小事对于这么大的三甲医院来讲是件何其简单的事情,但对于想早日开展肝移植工作的张毅主任和陈根博士来讲,这也是天大的困难。
这里要介绍汤可立主任了,他是湘雅医科大学本硕毕业,普肝手术基础很好,低调务实病人非常喜欢,在院内口碑很好的医生。那时他在肝胆一科,肝胆一科当时的状况是高年资医师密集,床位很紧张,每个治疗组只有区区几张正床。另外,汤主任也亲眼看到了离乡背井到省医创业的张毅主任和陈根博士的种种艰辛和不易,他毫不犹豫把治疗组区区不多的几张床腾出两张支持张毅主任做肝移植,他们治疗组的成员也默默地融入肝移植团队全力支持。
汤可立 肝胆三部器官移植料行政副主任 教授"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在张毅主任和陈根博士来省医的下半年,在人体器官捐献办公室协调员、感染科、中心实验室、血库、影像学中心、ICU、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的协助下,尤其是有了汤可立主任这两张雪中送炭的病床及其治疗组的无私支援,他们成功地做了5例人体器官捐献和5例肝移植。这是一个相当美好的开端,医院在第二年决定腾出外科大楼五楼正式成立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这也算是对他们前期工作的充分肯定!
肝移植手术中三
成立一个新的学科,有了一个可以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可喜的事情,也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得来的。但是建立一个新学科,是多么地筚路维艰!很幸运在我从医生涯的最后几年,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并肩前行,见证了他们的坚韧笃定,和这个学科艰难的成长历程。
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刚来这个科室参加的第一天晨会,忙碌了一晩上的夜班护士,红着脸交完班当着大家的面委屈地哭了。成立之初新科室医生和护士的人数远远低于一个病区的标准编制,而且护士多数都是从各个病房抽调过来並非肝胆专业的年轻人,对肝胆外科疾病的护理没有经验,加上护士长总共才有十二个护士。尤其是当我和倪平志主任,突然带了许多比较危重和复杂的病人加入病区,更是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记得当时早班护士妹妹们工作到了规定的午餐时间,还没有完成基本的工作,不能按时用餐;上行政班的到了下午该回家的时间,恰逢一台台手术病人返回病房,赶紧和刚接班的晚班护士一同接手术病人。越是忙的时候,病房里各种警报器的呼叫声还此起彼伏的凑热闹,护士妹妹们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提高工作效率,恨不得穿上旱冰鞋以助跑得快一些……。
肝胆外科的病人多数都是禁食的危重病人,肠外营养、肠内营养、胰岛素、生长抑素等常态治疗,大手术后各种既复杂又重要引流管的管理,在每一位患者身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大许多,专业护理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对每一位护士的基本要求也要高许多。不仅如此,刚成立的新科室,基本的医疗器材严重匮乏,而三甲医院医疗设备的购置流程繁琐,需要有耐心等待比较长的时间。
护士长徐贵是ICU出身的帅小伙,脾气好也大气,面对这样严峻复杂的局面,他没有退缩,那段时间除了向护理部要人,盯紧病人的治疗外,每天向各个兄弟科室借用各种医疗设备也是他一项重要的工作。至今我还清楚的记得借过心电监护仪、滴注泵、推注泵……等多种必须的物品。兄弟科室都很配合,只要闲置的物品都出借,可是人家也有重病人急用的时候,这时护士长经常会接到"催还"电话,我经常会听到护士长"商量"多用几天的恳求。为了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真难为护士长了,整天与各个兄弟科室周旋借用各种物品,实在没办法时还有"耍赖"的时候,不过兄弟科室的护士长们也很理解,都是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除了借用物品,还在护理部协调下去肝胆外科"借来"有经验的护士,而且是有借无还。片区护士长也是个接地气干实事的人,经常坐阵这个新成立的科室,在职权范围内帮助化解各类困难。
新科室成立之初,病人又多又重,走廊一般都加有10多张床。医生也很紧缺,每个治疗组的编制都不够,除了住院医师严重不足外,没有副主任医师,主治医生从技术上还不能独挡一面。因此二值班是兼总住院医师的工作,三值班是兼二值班的工作,晚上到科室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甚至半夜去做急诊外科手术,也不是偶然的状态,我都有做一夜急诊手术到凌晨,第二天又继续上专家门诊的经历,那年我都66岁了 。
刚成立贵州省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全体医生虽然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几个带组的主任医师非常团结,他们继承了省医老普通外科学风严谨、低调务实、吃苦耐劳、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优良传统;年轻医生学习勤奋,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科室的风气特别正,氛围很好,这个难得的好名声悄然地流传在一批批来轮转的研究生、规培生和实习生的言谈中,他们多半是来了就不想离开。行政主任张毅博士是个很正派有情怀有格局的医者,不图功利低调踏实做事是他的特点。他的想法很纯粹,如何把肝移植做大做强,把肾移植资质申请到,然后再把肾移植开展起来,就是他的目标。每次与他交流,我都隐约感受到他这辈子就是奔着人体器官移植而来的。
除了陈根博士外,现今的行政副主任汤可立主任也是学科带头人张毅博士的黄金搭挡,一颗闪亮的铺路石。他们都是同一类人,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的默契配合使器官移植科在最困难的创业初期,都以每年50例肝移植的速度稳步推进。
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的医生们还有一个个闪烁的亮点:譬如精诚的团队合作精神;譬如特别能吃苦;譬如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挑战自己。那时医生太少了,尤其是住院医师严重不足,除了肝移植外,普通肝胆胰危重病人和四级大手术也很多。但是哪个治疗组上台有困难,主动相互帮助是常态,哪个组有复杂疑难重危病例,有难啃的骨头,大家都会默契地挺身而出,运用集体的智慧,筛选出最佳治疗方案,这样的团队风格不仅使患者获得优质的治疗,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带组医生的压力,使许多垂危复杂的病人绝地逢生。因此,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每个人都干得很开心,感受到科室像家一样的温暖,并以作为其中一员为傲!
这个新科室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很努力地工作,才能保证科室正常运转。由于住院医生的严重欠缺,现在我都清楚地记得每天七点半入病房时,他们已经坐在电脑前紧张地工作了。除了上台手术外,通常晚上十点或十一点他们都还一动不动地坐在电脑前被管理严格、冗繁的医疗文书缠住手脚不能正常下班,哪个治疗组新来一个研究生或规培生都会让人羡慕不已。在新冠最严重的时期,为了保护实习生、规培生、研究生的安全健康,不允许他们上班了。人少得简直开不了台,我甚至还调侃说好想去街上找两个背兜上台拉钩,因为人手太紧缺了,有个年轻主治医师还坚持当了两年的总住院医师。我有时会用这样的话语鼓励他们:"虽然现在很艰难,但当你们老了相聚在一起的时候,一定会为这段难忘的青春岁月而骄傲!"我还清楚的记得他们即刻幽默地回答,"到时候我们一定要约上程主任"。即使工作量再大,加班再多,这些年轻的医生们仍延续着老一代任劳任怨,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作风,深受病人们的喜爱。愿他们有一天在时光中回望来路,也能对自己说:"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四
器官移植手术大部分处于没商量没计划的急诊状况 ,而且需要抢时间,从肝脏、肾脏取下的那一刻算起,要在12小时内植入患者身上,时间越短越好。因此作为一名移植医生,白天做了一整天手术,夜里保持旺盛的精力继续做移植手术是常态,一般正常状态下做一例肝移植需要6小时左右,做一台肾移植要3小时左右,做一例劈离性肝移植,从劈肝开始、切除病肝,到同时完成两台肝移植、两台肾移植,需11、12小时,如果有特殊情况,时间就会延长,连续24小时、48小时做手术亦不罕见。记得有一例传统全肝移植的患者,病肝切除非常困难,恰恰又遇"熊猫血",血库储血量极为有限,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出血,只能精细耐心操作,耗费数小时都还没切下病肝,正常情况下这个时间点肝移植手术早已全部结束。去年国庆节大长假时,全科医生就连续奋战48小时完成了5例肝移植、10例肾移植,使15例垂危患者获得了重生。小长假、大长假都不能远离医院,当分配到供体时必须随叫随到。移植医生也是凡夫肉体,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丈夫、父亲、儿子……,心理和体力能够𠄘受这种超出人体正常生理极限的手术,不是出于对这份工作的无比热爱,不是因为职业的使命和责任,不是出于对生命的深度尊重和敬畏,是难以想象的。
切下的无功能病肝 置入新的有功能的肝脏 肝移植手术中 肝移植手术中疫情期间,有一个河南籍的病人患肝癌六年伴肝衰竭,一直在上海东方医院治疗。因为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诱发肝脓肿,脓肿穿透膈肌进入胸腔,咳出的痰都含有胆汁,并发严重的感染性休克,同时还感染了严重的新冠肺炎。22年5月29日慕名来到贵阳,医院急救中心的救护车,直接把患者送到了省医发热门诊的隔离病房,张毅主任带着两名医生和护士,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隔离病房守候了半个多月,患者感染得以彻底控制后,7月5日等到了肝源,成功地完成了肝移植。让患者获得了最优质的治疗,终于死里逃生,7月15日顺利出院,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新冠肺炎流行贵阳封城的时期,他们还克服重重困难,冒着巨大的风险,完成了9例肝移植。在特殊时期让一个个濒危的病人获得了新生。移植医师浓浓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来源于自己成就了别人的生命、别人的未来和别人的家庭,这是局外人难以体会到的。
张毅主任带着两名医生和护士在隔离病房守护治疗了半个多月上海转来病人出院时写的感谢信
五
随着器官移植疗效的日益提高,供体的短缺已成为公认的阻碍,由于器官的紧缺,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等不到肝源而死亡。如何利用现代精准外科手术技术,拓展供肝来源一直是张毅移植团队努力的方向。
劈离性肝移植是基于肝脏为功能性分段器官理论,将完整的肝脏分割成2个解剖功能单位,并分别移植给不同的受体,从而达到"一肝两受"的惊人效果。劈离性肝移植需要将供肝精准地分离,把肝动脉、门静脉、胆管和肝静脉分成左右两个部分,然后用显微外科技术将供肝和受体相应的管道连接起来,两台肝移植同时进行。相比传统的全肝移植,劈离性肝移植无论是供肝分离,还是置肝术中各种管道的吻合,技术要求难度大,手术过程复杂,对团队的精诚合作要求很高,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要求也更高。而张毅团队努力攻克的是既能缩短冷缺血时间,又更合理地分配了血管,不仅减少了术后肝移植原发性无功能,还减少了胆漏和肝断面出血等并发症,更加优越的原位在体劈离性肝移植。自2019年8月20日在贵州省首例开展劈离式肝移植手术至今,已相继开展11例劈离式肝移植手术,22例患者受益。这一术式目前国内仅有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中山附属第一医院等少数肝移植中心报道。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医学挑战,更是对人性对生命的深度尊重。
原位在体劈离性肝转移术中 原位劈离性肝移植手术中 肝移植手术中大部分医生与死亡战斗,移植领域的医生却从死亡中重燃生命的希望,目前,高精尖的移植手术已成为成熟的常规手术。但是,每一例器官移植手术从器官获取到受体里发挥作用,都必须经过很多的环节,任何一个细微的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让器官移植的整个过程功亏一篑,真正的细节决定成败!手术台上台下那些数不清惊心动魄的情节,那些许许多多充满着大爱的动人故事,滋养着移植医生的心灵,让他们更加热爱这个能为他人生命而奋斗终身的职业。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迄今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总共完成肝移植318例,(包括了2例亲属捐献活体儿童肝移植、3例成人亲属捐献活体肝移植和22例原位在体劈离性肝移植),手术成功率95%。省内排名第一,西南地区排名第二。近五年来像一匹黑马冲在国内109家肝移植中心前50,其中2019年排名29。自2021年取得国家肾移植资质,共完成肾移植370例。张毅团队移植手术的数量和全国那些大的移植中心相比,虽然不算最多的,但手术技术的精难度与成功率已经和国内顶级移植中心没有差距。今天不仅让贵州病人远赴外省寻求肝肾移植手术成为历史,而且成功地为全国各地不少慕名而来急需肝肾移植的病人完成了移植手术。
为慕名而来的福建、山东等地患者完成肝移植手术 为慕名而来的浙江患者完成肝移植手术 天津病人出院时的感谢信 省内率先开展亲体捐献儿童肝移植六
2024年4月,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整体搬迁至观山湖新院区,开放床位75张,年收治病人2000余人次,年手术1500人次,微创手术占70%,四级手术占比约40%。正当年的学科带头人张毅主任成为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是我省目前唯一同时具备肝肾移植资质的器官移植专家;是省内率先开展亲属捐献活体儿童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的先行者、为贵州省第二届百名优秀医生、外科能手……。当年的主治医生也成长为能逐渐独当一面的副主任医生,住院医生也成为了主治医生,陆续挑起起总住院医生的担子,更年轻的医生逐步加入这个团队。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工作更加专业,护理队伍与医生的配合也日益默契。成功没有定义,但那些默默奋斗的岁月,最终都将成为他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精神财富,我也为自己曾经是这个高光团队的一分子为傲!
开展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 现在年轻的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器官移植是现代医学的重要进步,是无数生命的希望和重生的寄托。它可以使器官衰竭的病人获得第二次生命,但是器官移植医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不容忽视,包括器官短缺、免疫排斥反应的平衡、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以及长期有效的术后管理。由于移植技术的局限性和复杂性,以及社会诉求价值过高等因素,移植医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任重而道远!
向无数充满大爱的人体器官捐赠者及家属们致敬!
谨以此文献给贵州省人民医院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全体医护人员,以及那些无数热爱医学事业,默默坚守在临床一线,为医学事业发展进步不断作出贡献,为挽救他人生命而努力工作的同道们!
注:肝胆三部器官移植科的锦旗和各种形式的感谢信实在是太多了,我仅挑选了极少部分插入文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