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楷模

作者: 皖南医学院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20:27 被阅读1次

    青春的楷模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还原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7年的知青岁月,访谈内容丰富、事例生动活泼、文字朴实感人,读完以后有很多感触。其中,让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习总书记在艰苦的知青岁月中,从未放弃过读书和思考。

    1953年1月,为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习近平总书记15岁时来到了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在这七年的时间里,习总书记由一个城市子弟变成了梁家河的村长,为村民谋发展,谋福利。对于习总书记自己,这七年的意义莫过于确定了自己的目标,“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作为城市里来的孩子,刚来到梁家河的知青们并不是很能适应这里的生活,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如“跳蚤关”、“劳动关”、“饮食关”等,我很佩服当时年仅15岁的习总书记是如何克服这些苦难的。除了身体上的苦难,心里的压力也是极大的,当时习总书记的父亲习仲勋收到迫害,挨批斗,而其母亲也是被下放到河南,受审查,一个好好的家庭四分五裂。在那样的情况下,一个15岁的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要顶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以“黑帮子弟”的身份在梁家河做知青,好在,这个孩子并没有被打败,而是通过学习在7年后完美逆袭。

    在文革时代,人们视“知识分子”为“臭老九”以及“读书无用论”,“知识越多越反动”等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知青放弃了读书学习,但是习总书记在身体和精神压力以及前途渺茫难测的情况下,依然酷爱学习,利用晚上和农闲时间阅读,据习总书记自己回忆,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李新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黎澍撰写的《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政治》,胡绳撰写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以及反映德国纳粹历史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丘吉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等,就是在插队时读的,可以看到,基本上都是古今中外的政治及历史类的名著,这也为之后的政治理念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也正是因为7年的时间中,习总书记不忘读书学习,才能在恢复高考之后较轻松的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我觉得正是环境的艰难,恰能让一个人形成一套正确的三观和目标,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说的“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我们这代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应当“坚定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17口腔陈少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春的楷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ot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