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初窥全球教练发展纵横—— 一行赵老师

初窥全球教练发展纵横—— 一行赵老师

作者: 一行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21-04-09 13:55 被阅读0次

    本篇文章来自一行赵老师的分享,主要通过纵横两条线来分析全球教练发展,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加清晰教练在全球的发展历史,以及这些发展会给我们个人带来哪些机会和价值。

    分享要点有:

    1.教练发展的历史和未来趋势

    2.教练技术发展与我们的关系


    当我们去分析一个行业的时候,我们要从哪里开始?

    其实很简单,就是纵横两条线。

    1、从企业到全民:教练发展的历史与趋势

    纵,就是纵观时间,看历史发展和趋势。

    比如,看教练的发展史。

    1975年的教练行业是什么样子?

    2000年的教练行业是什么样子?

    2020年的教练行业是什么样子?

    这里有一个脉络叫技术采用生命周期钟形曲线。也就是说一个产品,或者技术,它的发展是有一定的周期性和规律的。一个技术一开始,肯定是只有早期的一些具有创新者了解它,非常小众。慢慢的,有了早期的一部分采用者。然后过一段时间,是接触这种技术的早期大众。然后,一部分信息滞后的人在接触它的时候,其实这个技术就已经接近它生命力的晚期了。最后,信息最滞后的一群人在接触到它的时候,这个技术其实就已经快要被淘汰了。

    这是技术采用生命周期图,这个图上有个很有趣的点,叫“鸿沟”,Chasm,这个点待会儿仔细讲,先来沿着这个图看一下教练技术是如何发展的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个时期,教练技术处在这个曲线的哪里?很明显,是创新者的阶段。

    教练1930-1990:企业教练阶段/To Business

    这个阶段的教练有个很明显的特征,它是属于企业中的精英阶层的。大家应该都听过网球教练添·高威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后续是什么呢?

    其实添·高威教网球的这个过程是在电视播放的。播出之后,这就引起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执行CEO的兴趣。这是个很厉害的公司,2018年世界500强排第20的。AT&T的执行CEO就决定,请添·高威来给公司的经理们上课,上课的效果很好。

    然后添·高威发现,体育训练方法完全可以移植到企业。这个事情很不错,可以做。之后他就去找了另一个教练,叫约翰·伍顿。 约翰·伍顿这个人打篮球的人可能更熟悉一点。大家都知道美国篮球联赛NBA。美国人还特别关注一个篮球联赛叫NCAA Basketball,美国大学联盟锦标赛的篮球项目,这个联赛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NBA人才储备库,在美国的关注度很高,甚至不亚于NBA。

    那约翰·伍顿这个人厉害在什么地方呢?

    从1964-1975,十二年,他带领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拿了10届的冠军。其中1967-1973年,连续七年,蝉联冠军。

    大家想象一下,几乎在一场全国性的热门体育赛事上,带领一支球队,十二年十个冠军。什么概念?在美国人眼里这个人简直神了。他怎么做到的?

    添·高威就去找他。两个人经过探讨,觉得体育教练的概念、方法可以移植到商业领域。

    添·高威和约翰·伍顿的区别在哪里呢?就是添·高威更侧重于个人潜能的开发。而约翰·伍顿,他是带团队的,是带篮球队的。他的看法是,商业团队和体育竞技团队的确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因此,可以用教练球队的方式去教练商业团队。而且约翰·伍顿提到一点就是团队领导人的素质和团队的成功息息相关。如果企业的领导者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就能够激发团队成员更多的潜能。

    由此,他们才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出了现在我们所谓的教练技术。

    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教练最开始出现的领域是什么?

    是从体育到商业。更具体一点,其实就是企业教练,而且最开始更多的是高管教练和高管级的团队教练。有点高管私人订制的味道。

    所以现在很多新教练,看很多教练的书或者教练的文章总觉得别扭:”这说的怎么好像是都是企业管理和工作领域的事情,感觉用不到我自己生活的场景中去啊?为啥教练的流程里有一步叫拿合约啊,这怎么跟签合同一样啊?“等等。其实原因就在这里:教练技术本来最开始就等于企业教练技术,或者说,叫高管教练技术。包括学教练的人,很多也是企业的高管或者HRVP,人力资源管理副总裁。我们现在很多人接触的Life Coach其实是后来的事儿了。

    教练1990-2010:个人教练阶段 / To Customer, Coach +, & Certified Coach

    所以,教练技术其实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才逐渐渗透到Life Coach这个领域的。我这里把Life Coach翻译成“个人教练”,这个“个人”,其实是和前面的“企业”对应的“个人”。具体Life Coach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对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教练,包括健康,精神教练,个人发展教练,关系教练,父母教练,家庭教练,夫妻教练,人际关系教练等等...

    也是在教练技术发展到1990-2010年之间,教练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的跨过了鸿沟,进入到了早期大众的阶段。随之而来的,就是在这期间教练行业出现的三个趋势,总结下来就是三个C。

    第一,是教练的客户,从主要对企业,拓展到了既有对企业的企业教练,也有对个人的Life Coach,个人教练。这就是第一个C,To Customer。

    其实这个过程中,大家会感受到教练技术的发展和转型。

    比如GROW模型,John Whitmore约翰·惠特莫1992年提出的。这个模型非常理性,一上来就开始问:“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你的现状是什么?然后你有哪些选择?最后你要做什么?”

    所以在Life Coach方面,大家用GROW就会很别扭,就是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企业教练的模型。你在非工作的场域进行这么直接的对话,就有点没有亲和力的感觉,好像你看中的根本不是我这个人,而是我能不能把什么事情做好。

    为什么呢?其实虽然教练都是为了创造觉察,激发潜能,但是企业教练和个人教练相比,企业教练还是“对事”更多一些。你对你要做的事情的觉察、你的绩效、你和同事的关系,有没有觉察?你工作的潜能有没有被激发?这个是企业教练更关注的。

    但个人教练“对人”更加关注。你对自己有没有觉察?你的情绪是什么?你情绪背后的动机是什么?这个是个人教练更关注的。所以在个人教练的发展过程中,慢慢地开始引入了冥想、正念...这些可以辅助增加个人对自身觉察的内容。这也是现在教练技术发展的前沿,就是和其它能够增进对自己觉察的技术的进行交叉。

    第二,是教练的范围,从企业和管理向外拓展到个人成长的各个方面。Coach +

    这个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教练+”。

    回看发达国家的教练发展史的话,会发现:在中国可能“教练+”是个新概念,但是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练们来说,其实他们已经习以为常了,在20年前就已经有了。

    在企业端,有教练+管理,教练+咨询,教练+培训,教练+领导力。

    在个人端,有教练+健康,教练+个人发展等等的拓展,就像我刚才说的那些领域,都开始逐步出现。

    这一点其实是和教练技术的普适性密切相关的。只要涉及亲密沟通、唤醒觉察、激发潜能、促进行动的行业,教练技术在其中都能找到用武之地。

    第三,涌现了一批专业教练协会与系统的教练专业认证。Certified Coach

    在1995年左右,在美国诞生了第一批专业教练协会,代表是ICF。为什么ICF是代表,因为后来这一批专业教练协会中,除了一个地区性的协会,叫美国教练协会ACA之外,其它后来都合并到ICF里去了。

    ICF厉害之处就是——在玩着玩着它把大家都玩到自己肚子里来了。

    ICF1995年诞生,到今年是26年,依旧是最大,最专业,最具权威性的全球性教练协会。然后在2000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集中诞生了第二批专业教练协会。代表是英国的AC,欧洲的EMCC,美国的ACTO。

    这个阶段的协会什么特点?

    一个是区域化。英国的,AC,欧洲的,EMCC,其实还有日本的,中国的,但是中国的那个后来在2007年解散了。

    另一个是专业化。它叫教练培训机构协会,专门服务教练技术的培训机构的。它不做教练的认证,但是它的会议、认证是专门针对教练技术培训课程的,课程如何优化,如何升级。

    那成立这些协会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创造交流和沟通,达成共识,制定标准。

    在协会成立之前,其实关于教练已经出了很多本书,有很多培训机构了。OK,不同的书,不同的培训机构,对教练有没有分歧?有没有共识?

    如果有共识,如何总结成为清晰的标准,成为行业共同的行为准则,并为新成员的进入和学习提供便利?如果有分歧,那么如何弥合分歧,通过讨论把分歧变成共识,或者达成一个求同存异的结果?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这种共识的成果,ICF公布的教练核心竞争力和道德准则。这就是标准,非常清晰。

    那除了共识和标准,沟通和交流还包括开会。这种会议基本上是由不同的讲座和讨论会构成的,教练们在会议上相互交流经验。

    好,有了标准之后的第二件事,就是建立标准规范的教练认证制度

    成体系的教练认证机制是这20年间发生的事情。

    大家可能已经都知道一些ICF的认证标准了:ACC,助理教练,PCC,专业教练,MCC,大师级教练。

    大家知道第一批大师级教练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是1998年。先有的MCC,一群最专业的教练行业的先驱,在一起开了一个会,然后选出了20名MCC。然后,这些MCC马上投入到新的教练的认证中去。从那时候开始,这个系统到现在运行了22年时间,期间也是在不断完善的。

    教练2010-未来:全民教练阶段 / Coaching For Everyone

    接下来我们说距离比较近的一个阶段,就是2010年之后,直到今天,在教练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进入了全民教练阶段。

    这里面也有几个比较标志的事件。

    第一个,比尔·盖茨在TED的讲话。开篇第一句:Everyone needs a coach,每个人都需要教练。

    盖茨接下来谈的是什么呢?其实是教育领域,教师需要一个人去做为他们做系统的反馈,去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工作。用什么方法呢?教练。

    这个其实就是教练+教育的范畴,其实这个已经在发达国家有实践了。比如我在学习的时候会看国外教练同行的一些对话的逐字稿:

    一个教练去教练一个带班老师,解决他面对调皮的学生的一些情绪和管理的问题。那个教练就让那个老师去想,当你在教室里和学生发脾气的时候,你想象自己是处一个第三方的视角去看教室里的这一幕,这个老师就说,哦好,那我想象一下我是墙上的一只苍蝇。

    这是很典型的教练技术,叫视角转换,其实墙上的苍蝇本身就是一个隐喻,fly on the wall的意思就是做一个隐蔽的旁观者。

    那这个背后是什么?是“教练+”的逐渐成熟,也就是教练技术已经开始广泛地扩散到各个行业,甚至包括像教育这样的传统行业,而且效果很好,以至于比尔·盖茨这样的人会觉得,我可以用这个方式作为主题开始一段演讲。

    当然这个只是欧美发达国家,或者应该说,就是美国这一个国家。对别的国家来说,这条路还很长。

    第二个事件,就是我之前参加的2020年全球教练发展大会,2020 Coaching Advance,就在去年10月到11月。

    这个会议上,大家讨论的侧重点,你会发现已经非常地细节了。在2020年对教练技术的探讨已经具体到了对不同性格、不同族裔和不同群体的人,我们在进行教练时需要注意什么。比如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教练会专门讨论教练美国黑人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何教练性格有自恋倾向的人,还有如何教练LGBT群体的人。

    这个大趋势,就像会议总结的那样,就是Coaching for everone,全民教练,或者在每个人都需要教练的同时,教练也在走向全民。全民教练的两个大方向:

    一个是教练平民化,随着教练技术的扩散,教练也在不断地走向平民化,包括会逐渐出现公益教练,廉价教练这样的一些现象。

    另一方面,就是教练技术专门化,更加注重区分不同人群,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族裔之间的差异,会关注在一个统一的教练原则下,我们面对差异化的教练对象,我们应该有哪些要注意的点。

    这就是全球教练发展的大前沿。

    除此之外,在最前沿的领域,还有一些对教练的边界的拓展。

    比如我们之前会说,我们不能去教练那些问题严重到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的人,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教练对象有存在心理问题的倾向,我们应该去中止教练流程,然后去劝他去找个心理医生。

    但是现在教练和心理咨询行业也在讨论,我们是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不只是单纯的说OK,服务中止,你左转到隔壁心理医生那里去。而是说,是不是教练可以做一些前期的疏导,和心理治疗结合起来,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很有趣的尝试。比如教练和体育运动的结合。

    有的教练会尝试和教练对象在运动的场景中去对话,比如说,和教练对象一起远足,在远足的过程中去教练,或者一起骑自行车,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去教练,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现人们在运动中,会打开一些不同的觉察和改变。这个尝试的心理学原理叫具身认知,这个就涉及到一个在心理学界也属于前沿的理论和发展趋势。这个之后有机会,我会在另外的分享会和课程里和大家探讨。

    2、横向分布:不平衡的教练技术发展趋势与我们的位置

    说完了教练最近的一些发展,从企业教练,到个人教练,到教练认证体系的建立,最后到现在的全民教练,以及具体到对不同性格、不同人群、等等总之就是不同特点的人的教练方法的细节的探讨,大家什么感觉?

    有没有一种—— 一边拍着手说:哇好棒呀。另一边觉得:这好像遥远地像是发生在另一个星球上的事情一样。是不是?

    就那种:“企业教练居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事儿了?怎么可能呢?我认识的企业里一个听说过教练的都没有,顶多一个两个”,对不对?

    那我们接下来回到我们身边的现实。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刚才说的那些好像特别不真实,原因我们接下来看一下就知道——横观空间。我们看教练这个行业当下的空间结构是什么样的,它如何分布的。

    最直接的问题:教练当前在全球的发展是均衡的吗?是齐头并进的吗?

    不是。

    大家都知道不是。

    一个从事教练行业20多年的PCC,Ann Betz,在2020年教练教练发展大会,2020 Coaching Advance上分析教练技术发展的时候就提到了一点,我很认同,就是:

    教练技术在世界的不同区域发展是极其不平衡的。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人和一本书,这个人叫杰弗里·摩尔,这本书叫《跨越鸿沟》。《跨越鸿沟》这本书第一版在1991年发布,最新已经是第三版,逐渐为高科技行业所接纳,形成业界所知的定律,被誉为“将高科技产品带给逐渐扩大的市场的圣经”。

    这本书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这个我们刚才说待会讲的,鸿沟。CHASM。为什么我们刚才讲的教练历史和大家当前的认知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就是因为,英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到了鸿沟的对面,甚至已经发展到了晚期大众的阶段。

    而我们依旧处在鸿沟的这一端,甚至连那个鸿沟的边都没有碰到呐!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它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在国外,教练技术已经进入了技术扩散的晚期。但在国内,依旧处在非常早期的时刻。

    来看一下数据对比。

    2020 ICF全球教练技术调研报告,我们一起看几个比较有趣的数据:

    第一个,从业者人数,这个是教练区域发展衡量程度最直接的指标。有多少人在做教练。北美有26,300人,其中23,300是教练,有3,000是运用教练技术的公司经理或企业领导者。

    西欧发达国家呢?也差不多有2万教练,接近3000的经理或领导者。

    亚洲。教练不足5000,经理不足3500。而且大家猜一猜这些教练和经理大部分集中在哪些国家。

    是中国吗?不是。是日本,韩国,东南亚新加坡那边也有一批。日本从2000年左右就有自己的教练协会了!韩国那边,Paul他们教练发展地也非常好的。

    这就是最直接的体现在从业者人数上的差距。

    大家可能最关注的一点,收入。

    专业教练一年能挣多少钱?亚洲的平均值是三万美元,差不多一年接近20万元人民币。

    多吗?其实还好。你如果看北美西欧哪些地方你会发现人家一年平均六万美元,接近40万人民币。

    关键是什么,这个钱很多教练挣得很舒服。舒服不是说不努力啊,这个职业要做好也很累的,但是它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很自由,你和客户的时间可以对接,而且想休息的时候不接单就可以了嘛。然后就是正反馈很强,因为你真的影响到别人,别人很感激你的时候你的收获其实不止是金钱的回报,这是一种内心的满足,这种满足是很养人的,它会让你的内心丰盈起来,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富足。

    接下来这幅图也很值得看,我们要关注一个地区,就是拉美地区。

    拉美地区教练从业人数很大的,有一万人。然后看一下在过去四年拉美地区教练总收入的增长,是100%,直接翻了一倍。这个数字有点奇葩是吧,你在传统行业基本看不到这样的增长率的。这代表什么?这代表拉美地区正在跨越鸿沟,实现教练技术向早期大众的普及的过程。

    那当然回到现在,我们会发现教练在中国普及和发展是存在滞后的。那么这种滞后是有很多原因的。但问题的关键不是为什么过去是这样,而是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该怎么办。

    作为教练,2021我们将走向何方?教练在中国的发展与我们的未来是怎样的呢?

    咱们下一期见。

    参考文献(部分):

    [1] Crossing the Chasm: Marketing and Selling Technology Products to Mainstream Customers, Geoffrey A. Moore,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9

    [2] https://www.lifecoachingprofessionally.com/history-of-life-coaching.html

    [3] https://wiki.mbalib.com/wiki/技术采用生命周期

    [4] 卓越教练技术指南,乔纳森·帕斯莫,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5] 教练技术·教练学演变全鉴,维吉·布鲁克,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6] 高其法. 健康行为习惯的形成及转变机制与慢性病预防[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2(4):241-24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窥全球教练发展纵横—— 一行赵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pbk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