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行动远远比知识重要”——在今天论坛的第一场讲座上,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我们这代父母相比上一代,对孩子的教育普遍更重视,更愿意接触新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可还是有不少父母觉得,“我看了教育书,听了家长培训,可怎么一到用的时候,就不会了呢?”这些父母经常是“听了”、“看了”、“记了”,可一回家“忘了”!该打还是打,该骂还是骂,该冷暴力还是冷暴力。如果一个人学开车,他认真看教练演示一百遍、把教练说的每一条都记录在本子上,但却从来没有握过方向盘,那他能学会开车么?开车是一个技能,所谓技能就是一系列习惯化的行为,必须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才算掌握。我们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差的也就是“行动”。接下来,要分享的是昨天大会讲座“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一些关键内容,希望我们父母们“看了”、“记了”之后,还要“做了”,然后才能“变了”。
积极语言是和消极语言相对的。像“你真笨”、“真烦人”、“不要你了”……,会引起孩子的伤心、害怕、羞耻等消极情绪,贬低孩子,让孩子自卑、逃避问题,这样的语言就属于消极语言。而“试一试”、“做得了”、“我相信”……,会鼓励和支持孩子,让孩子越来越愿意尝试、越来越自信,这样的语言就属于积极语言。
怎么样才能在家庭中熟练使用积极语言呢?陈虹教授提出“HAPPY五步法”。以培养孩子的坚持性为例,我们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第一步、期望(H:Hope)——我到底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父母说任何话前,心里一定要有个明确期望,期望孩子具备的优秀品质的具体目标。
如果你对孩子的期望是“坚持性”,用“勤奋”、“用功”,就不如“每次作业都要做完才能去玩”、“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不想完成,但还是要完成”、“如果作业太难,也不会放弃”、“很有耐心,做事会尽力”这样具体的行为要求清楚。而如果孩子在行动过程中心情愉快、自我评价积极,孩子就会主动这样做,最终把坚持变成一种做事的习惯,父母的期待也就实现了。
第二步、行动(A:Action)——一怎么让孩子愿意变成我希望他(她)变成的样子?也就是用积极的语言促使孩子行动,让孩子发现这样做的乐趣或者价值。
如果你是希望孩子“每次作业都要完成后才能去玩”,你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做作业的乐趣——“你的数学作业好有挑战性,我都不一定会哦?”还可以让孩子把行动和良好的自我评价相联系——“数学作业这么多,你能做完才去玩,真用功!”
第三步、关键点(P:Poinnt)——对孩子来说,什么样的目标和语言才是有效的?即期望、行动中各自的关键点。
1、什么样的目标是有效的目标?期望的关键点,孩子的需要及需要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目前学习有困难,他(她)的需要是“能独立完成作业”。那父母的目标就只能从“每次作业做完了,再去玩”开始,而不能一下子跳到“即使作业很难,也会不放弃”,否则孩子根本达不到,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不愿意去执行父母的要求。
2、什么样的语言是有效的语言?行动的关键点,父母要用语言让孩子了解行动的目标、时间、程度和作用。比如,“我们现在要培养你的坚持性,你如果一个月每天都做完作业再去玩,你就会变得很有耐心、能够坚持,长大了就能负责很重要的工作”。或者“你很勤奋,每天做完作业才出去玩,这样玩起来更开心”。
第四步、过程(P:Process)——怎么样让孩子的行动持续?P:是字母Process的第一个字母,意为“过程”,是指:家长和孩子语言的互动过程,就是指导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和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语言重点要从孩子做事动机上下功夫。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既要关注结果好坏,更要关注事情的过程和方向,尽量使孩子体验到充实、快乐和有意义。比如“这道题确实很难,你可以试一试,就算做不出来,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再比如“我期待你不断挑战新问题,你可以看看书上的例题,还可以问同学和老师,也许还能在网上搜搜看”。
第五步、收获(Y:Yield)——孩子有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包括知识、人际关系和技能三方面。在孩子的行动持续一段时间后,要把孩子的积极变化反馈给孩子,让孩子有持续行动的动力。比如“爸爸妈妈发现,你这段时间做作业变得有耐心了,做错的也少了,看来你的学习能力提高了。继续坚持,你会越来越棒的!”
行动比知识更重要!看完了,那就立即行动吧。各位亲们,明天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