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到底重不重要?
细数身边已经分手的情侣,很大一部分追究溯源,都是因为“钱”。
“钱”决定了两个人在生活里的更多选择权。
“只能买一朵玫瑰,还是可以买一捧玫瑰?”
“只能买一部3000的手机,还是可以买一部6000的手机?”
“只能吃一碗面条,还是可以吃一顿海鲜?”
没钱不等同于不幸福,但长期的别无选择,的确会降低我们的幸福度。
以前看相亲节目,一位男嘉宾说自己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太花钱的人。
主持人孟非立马提出一个观点,他说:“我们尊重每一种消费观,但是买不起和我买得起,但我因为不喜欢而选择不买,是两回事。我更希望大家是后面这种”。
有钱,可我喜欢骑自行车,那是一种选择,是健康、是绿色。
没钱,所以我只能骑自行车,那是一种别无选择,是无奈、是落魄。
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停的拼命,就是因为不想陷入别无选择的境地。
正如我朋友最近准备买一辆2.3万的代步电动车,我们所有人都觉得挺好。
因为她并不是只能选择一辆这样的车,她完全有条件去拥有更好的。
而选择这个电动车,是想有不同的生活体验。
选择节约和只能节约,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的收入会影响一个人的格局,
一个收入一直处于低端的人,通常最擅长的是抱怨,
出现什么问题,习惯性的责怪女人太现实,社会太残忍。
而一个收入一直处于中上水平的人,最擅长的却是自我反省,
是自己不够优秀,社会其实很公平。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赚钱?
向上的过程,会避免我们成为一个负能量的人。
爱情中,因为钱产生的矛盾也不计其数。
女人嫌弃男人赚的太少,男人嫌弃女人不懂知足。
其实没有谁是绝对的对或错。
只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要懂得上下兼容。
男人,要努力做到可以向上兼容,
我们可以住200的酒店,也可以住1000的酒店。
而不是只会责怪女人,想要的太多;
女人,要懂得向下兼容,
我喜欢住1000的酒店,也不嫌弃200的酒店。
而不是只会责怪男人,创造的不多。
偶尔挥霍也有条件,偶尔节约也能接受,这才是两个人的最佳消费状态。
人活着,“努力赚钱”和“懂得知足”是两件同样重要的事情。
努力,是永远向前,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知足,是学会接受,接受拼尽全力后的任何一种结果。
爱“钱”没有错,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拥有更多的“钱”。
有钱,可以让我们人生有更多的选择。
有钱,可以让我们具备抵御风险的能力。
我觉得一个年轻人最好的状态应当是:既想恋爱,也想搞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