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小时特别擅长创造,就是别人不敢的事情,我敢于去尝试。
特别好奇,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模仿力很强。
我小时候经常会住在姥姥家。
都这么大了,姥姥还经常聊起我小时候的成长经历。
记得还没上小学那会,姥姥经常把大人的衣服改小给我穿。
我特别喜欢看姥姥做手工的时候,特别是做衣服,姥姥一边看一边琢磨。
有一次,妈妈回姥姥家看我,陪我睡觉的时候,我发现妈妈穿了一件白色的小吊带背心。
我好喜欢,我还偷偷的穿了穿妈妈的小吊带背心。
很舒服很柔软的感觉,就是太大了。
出于好奇,我乘着姥姥忙家务的时候,自己动手自己裁剪缝制……
我也自己做了一件适合自己的白色小吊带背心。
还兴致勃勃的让姥姥看。
姥姥大惊失色呀,惊呼:“你这弄的啥?小孩还玩剪刀……”
这段儿时经历,应该在大部分女孩子成长中的个例。
(二)
从小我就长的高大。
13岁那会,就176CM的个子。
我就开始有意识的挑选自己喜欢的衣物来穿戴。
记得那会,妈妈还是像小时候那样给我买衣服的时候,
我会出现反抗意识。
我反抗的背后语言是:我不喜欢。
后来闹情绪,妈妈实在拧不过只好亲自带我去买衣服。
让我自助选择喜欢的衣服来搭配。
(三)
通过以上两个小故事,可以观察到,我在很小的时候对女性能量的事物就有浓厚的兴趣。
这部分兴趣,也相当于我的人格特质中的潜意识部分。
就是不自知、不自觉中在行动的部分。
当然也是很容易就成绩、成果的部分。
因为好奇、感兴趣,就有内核驱动力。
那我在长大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是忽略掉这部分浓厚兴趣的。
忽略掉内核驱动力,那我使用的就是要自控、再培养的生存动力。
那就像是,我本来是一条鱼,非要硬撑做一只老虎一样。
因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都说老虎好,我只有去模仿老虎的样子。
这也正是人文观念中提出的“to be”与“to have”的区别。
(未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