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科研人员都希望自己研究结果能够转化为实际价值,所以在今天我看到了一位老院长来向我们展示最新的技术。
有节水、有水处理……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妙的未来:储存雨水,实现不依赖外部给水而能自循环;借助排水的系统再利用——冲洗、浇洒,以达到零排放;雨水下渗,通过特殊方法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
这个未来着实很美好,能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永续再生。
可是我不得不说的是,现在看起来这就是天方夜谭。美好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永动机也很吸引人,却注定是个笑话。什么也不想付出,就想得到不尽的好处。
对于“存储雨水,供内部饮水”这一条。一个人的基础生存条件要稳定,所以我们会希望有丰沛的水源,不受冬夏季节干扰。我们可不希望今天下雨就有水使用,明天多云就需要跑出去接水。这样不就倒退回去了吗?一样的,雨水是不可能稳定供应的,它是不是你家开的,想什么时候下雨就什么时候下雨吗?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使用雨水做饮用水源的。
对于“借助排水系统的改动,实现零排放”。这又是一个另人热血沸腾的计划。可惜又是一个无法落地的计划。一个人的新城代谢活动,需要我们摄入营养,排出废物,达到我们这一层次的物质流动。我们中居然有人想着将这些废物留在我们的系统中,再度参与我们的生活,你以为我们是垃圾箱吗?
还有“雨水下渗,经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这真的是活见鬼了,要是这样可以的话,我们还需要城市水厂干嘛,每个地方建一个池子什么都解决了。你能保证出来的水能饮用吗?
……
这些设想都很难经过实际的检验,我实在不明白这些人想得是什么。不知道是不是象牙塔中的人不食人间烟火?
不经过实践的设想,即便美丽,也依然没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