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时代都在宣扬着做自己,90后在这个时代浪潮的裹胁下,成为那个选择做自己的首代人。周围的电视节目、畅销书籍、网络爆款文章都围绕这一主题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可是“自己”到底是什么?我们似乎又很难回答?难道就是摒弃传统,打破数千年的社会规则吗?当然不是,我也不知道,“自己”没有一个标准,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也有一千个模样,数万种可能。当下的我信仰于这种可能性来自于碰撞。
总是在生活的某个阶段有一点什么要寄托,我宁愿此时把心底所期待的碰撞寄托。朋友,父母,爱人等亲密关系的碰撞里,我们到底能得到什么,不会是双方不管不顾地气话,这背后一定还隐藏些许什么。但是我们当下就是看不明白。现实我们总是在雾里看花,什么都看不清,我们的目的一开始是要看清什么吗?还是只是感受这个看不清的这个过程?这些问题我也不知道。
一段时间里总是陷于亲密关系的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中,很难受,总想着有一天大家坐下来好好谈一谈,或许一切都说开了,可是又过了一个秋,这样的机会依旧没有,每天所有的想法堆积延伸着,好像马上要到尽头,但仍保留着一丝妄想。和爸妈,和最好的朋友,这两类从来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两类人,然而也总因此而深入各种情绪中。之前看到书里有写到过我们为什么总是和最亲密的人吵架?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你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你没有感受到应有的重要性。后来我把这两个因素结合最近几件闹得很不愉快的事情。尽管这些事没有谁对谁错,我也只想客观的讲出来,客观的面对自己的心。
旅行
自从准备考研一年多了,一无所得,而且又好像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忘了曾经一阵子有段时间自己也过得很充实,还算满足来着。这一年放弃了很多东西——音乐、读书、旅行、跑步,以至于现在更是漫步目的。于是又在春暖花开准备一场毫无准备的旅行,事后面对成串的花呗账单又是懊悔。还是太穷了。
这次旅行目的地的选择,最根本目的是想给自己达成一次音乐节的愿望,于是就定在武汉,同时也正值樱花盛开的季节,去邂逅一场樱花盛宴。这次依然还是我和她,两三年了都没有变过,出去玩还是叫上她,每次都一拍即合,尽管每次也都会闹不愉快,还好每一次旅行过后,我在成长。慢慢的学会包容,学会制造惊喜。
这一次旅行将会迎来两个人好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看音乐节,尽管有好多特别的记忆,但感情可能终归会败给时间,这回的摩擦和冷漠似乎已经到了极点,这样说感觉太过于非主流。
两次冲我大吼,是她,第一次大吼一声“我知道”,第二次我已经记不清内容,总是为怎么走争吵,两个人的怒气和冷漠可能都源于彼此之间没有给予足够多的尊重。我很生气有两个点:每次逛的中间看见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就给别的朋友发,可能我太过于玻璃心,我就认为此时的我并不是她想分享的那个人。因为我知道这世界上总有一个很重要的人,你看到什么好东西总是会先想到他,此时此刻再明显不过,我不是那个人;第二点就是一直过分花时间拍照,出去玩拍照免不了,但是不要为了拍照而拍啊。一朵花拍半个小时,你当我是空气吗?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不重要了。
整个三天旅行下来,就是这两种情绪在脑子里转。
最后的结果是相当的不欢而散,就连回家都各走各的。坐在车上的,多疑的我觉得我们可能就此再见了。这次旅行主题用碰撞诠释太合适不过了,于我而言,可能下次会勇敢地来一次独自旅行。
打扫卫生
临近过年我妈每天很忙,于是放假在家无所事事的我,又成了我妈的眼中钉,每次回家都数落一遍也不知道把家里收拾收拾。而我内心的os是:每年捕食因为收拾家里而吵架,实在是不想找不愉快。每年我妈的做法就是那种典型的不尊重别人劳动成果,控制欲强,按别人的方式摆放,它必须得要再归置成原样。她这么做让大家都身心俱疲,因不被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争吵,然而依然不会有所解决,我再内心一百遍发誓再也不会干了。这件事对我影响永远不要成为我妈那种人。
感觉自己在讲废话,今天就暂且不没有思绪地瞎啰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