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一:
继续学习《申谕十家牌法》这篇文章,读原文,悟原理。阳明先生在最后写道:
“毋徒纸上空言搪塞,竟成挂之虚文,则庶乎其可矣!”
先生是强调,不要只在纸上说空话搪塞,成为挂在墙上的空文。我们也常常这样强调,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可无论如何强调和呼吁,仍然会有很多人只愿意做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都知道行大于言,为什么做不到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言是在意识层面,是理性的;而行是在潜意识层面,是感性的。其实所有的人都拥有行动的力量,只是有的人的潜意识会把力量分散开来,相互牵制,最终没有形成向前走的动力。感性常常会打败理性,动物本能常常会起到主导作用。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如此,这仍然是符合二八法则。也就是说80%的人,其实常常都做不了自己的主,无法自律,常常说话不算话。当然他们也不是完全做不到,也符合二八法则,是80%的时间都无法挣脱本性的约束,深陷在自己构建的泥潭之中。
通常只有20%的人(甚至更少),在没有外力约束的时候,还能够很好地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管理自己的情绪,有计划地追逐自己的目标。
也有一部分人是从80%成功地迈进了20%,这群人才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人。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部分人是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20%的行列,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能够养成更多的好习惯,过着自律的生活。
如何才能转变呢?
想要挣脱潜意识构建的牢笼,就要了解潜意识,潜意识不是敌人,潜意识记录了所有我们过去的快乐和痛苦留下来的印记,如果想要让潜意识配合意识,就要让潜意识相信改变可以带来的好处,就要梳理那些涣散的能量,让信心回归、让勇气回归、让安全感回归、让价值感回归、让爱回归,这些回归的能量共同驱使,才能突破限制性的信念,向新的方向迈开步伐。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投入更多的时间,取得更多的成绩,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它可以持续地建立你的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就有了价值感,反过来再去制定目标,就有勇气去实现,目标的达成就能够形成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就会有联结能力,爱就产生了。
如果爱的等级没有提升,事情不会发生任何改变。所以,行动力差的表面,可能看上去是懒惰,是不负责任,是没有追求,其实背后真正的原因是爱的等级太低。爱自己的等级低,爱别人的等级也低,所以并不会在乎别人的眼光,固执己见,不思进取。只要稍稍提升一下爱的等级,就会有所不同,至少会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让自己的生命力不至于朝下滑。
我们要学习阳明先生这样的人,因为爱的等级很高,所以生命力很旺盛很顽强,绝不会自甘堕落,活一天就要活出圣贤的品质。
感恩阳明先生给我们留下的一切,感恩博仁老师的大爱付出,感恩大家,让我们共同提升爱的等级,去实现自己精彩的人生。
收获二:
下午驱车到肥东县去讲一个家庭教育讲座,到现场才发现来的人90%以上都是爷爷奶奶,所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就偏重于讲隔代教育。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主要讲了三个管住。
一是管住自己的手,不打孩子,主要讲了打孩子带来的后果,和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二是管住自己的钱,不溺爱孩子,不要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无休止的满足孩子,只能培养出一个指责型的,啃老型的孩子;
三是管住自己的嘴,不唠叨、少批评,多鼓励,多同理孩子。
每次给老年人讲课,到了整点的时候,所有的手机都会语音报时,这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很多现场的老人都会自己笑起来。
不过今天的课堂纪律非常好,因为用了很多互动,增加了大家的感性认识,所以走得时候,看到了大家依依不舍的表情。
收获三:
今天晚上的父母沙龙来了很多人,其中有两对夫妇,四个爸爸,真令人喜悦啊。
今天用了两个正面管教的体验活动,大家又有讨论,又有体验,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其实今天只学习了一句话,那就是学会让孩子承担后果。无论是控制型的父母,还是溺爱型的父母,其实都是分不清楚哪些事情是孩子的,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溺爱型的父母,没事儿找事儿,希望孩子没事儿,结果孩子是不断找事儿;控制型的父母,把孩子的事儿当成是自己的事儿,希望孩子懂事儿,结果孩子是对啥事儿都不当回事儿。
在沙龙里就是这样,可以通过雕塑、角色扮演等方式把问题呈现出来,并能够让父母体验孩子的感受,所以学习效果是读书和微课无法比拟的。
真心希望更多的人走入线下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