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切莫“鱼目混珠”

切莫“鱼目混珠”

作者: 宁静致远刘大玲 | 来源:发表于2016-10-03 16:56 被阅读13次

    切莫“鱼目混珠”

    ——关于“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反思

    江西永丰恩江小学    刘 大 玲   邮编  331500

     :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进。它给奋战在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观念,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改革。广大教师也以此为契机,身体力行地在教学中实践着伟大的变革。“自主性阅读教学”由于它符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代表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所以令广大教师所亲睐。可谓一枝独秀,方兴未艾。但在教学行为的具体实施中,笔者透过种种教学流行色发现有些教师却步入了误区,迷失了方向。

    [现象]一、虚假自主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精髓之一。如果能让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那将让学生受益终身。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无法把“自主”落到实处。

    镜头之一:教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只白鹤》

    教师分析完课文,出示剪好的太阳、白云、白鹤、柳树、鱼等精致的教具,要求学生板贴到黑板上。教室里小手林立,“我来,我来”的呼声此起彼伏,一个个小精灵跃跃欲试。教师却仅叫了一个学生上台,其他的学生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嘟着小嘴发出声声叹息。由于上台贴板画的学生个子太矮,贴白云、太阳时踮起脚跟还是无法达到他想贴的位置,教师微笑着说:“老师帮你贴。”不容分说顺手接过“白云、太阳”贴在黑板上偏高的位置……

    反思:在动手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上面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片断中的自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而对于上台的学生来说,在教师的微笑中,在看似帮助中失去了自主。分析以上教学,板贴成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贴画的支配权在教师手中,这有违于新课标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教育家罗杰斯说过:“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我们倡导教师在展开的活动中不直接参与,学生失败时,老师不责备,不代劳,但并不是对学生的活动不闻不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为避免“夺权”、“夺主”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多叫几个学生上台组合贴画,如果学生的意愿还达不到时,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实现心愿,但不是包办代替。如贴画时,老师可用语言进行心里上的安慰,精神上的鼓励。更可以在行动上支援。如找来小凳子帮学生垫高,让他们自己贴好画;或者轻轻抱起学生亲切地说:“来,老师帮你把手伸长。”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来自老师的父母般的温暖。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现象]二、滥用自主

    新课程反对“教师为中心”,于是教师成了仆从;反对“教师牵着学生走”,于是教师跟随学生走……其实,新课程实现师生角色转换,但绝不是不要教师的主导。反之,教师更要强化“导”的功效,要导得更适时,导得更恰当,导得更精彩。可不少教师却迷失了主导,教学活动中充斥着“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想读哪段就读哪段”,“你喜欢哪部分就学哪部分”,“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你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可以了”,“你学懂了什么”……任由自主泛滥。

    镜头之二:教学人教第九册的《夕照》

      上课伊始,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书声不绝于耳,学生一个个摇头晃脑,面红耳赤,一个劲地嚷,生怕老师没听见,以为他们读得不认真……笔者在一旁听课,面对如此热闹的场面,我悄声问了身旁的一个学生:“你读的是哪段?”“读二、三自然段。”“你喜欢这两段呀?”“不知道。老师说过这两段要背诵,我多读几遍就可以背出来。”学生狡黠地对我笑笑……

    反思: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喜欢的内容,想学习哪部分就学习哪部分。的确可以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它赋予了学生选择读和学的内容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是对学生主体的高度关注。然而像《夕照》这种的美文,用这种“流行曲调”不合适,这有损文章的内在联系。而且凭自己的好恶去读、去学课文,那不喜欢的部分咋办?不喜欢就不读、不学,学生真能理解课文的真实内涵吗?其实学习往往是一种强制性的活动,不可能凭着自己的好恶去学习。如读课文时,不能因为你喜欢朗读,就不去学习默读|、浏览了。要不然,考试时的阅读题,你也只能读出声音才会做,这怎么行呢?如今课堂上少了读的气势美、音韵美和节奏美,听不出轻重缓急、喜怒哀乐,无激情、无婉转……这都是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惹的“祸”。其实,老师引导学生读书、学习,指导学生朗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是必不可少的。不能因为提倡自主,而丢弃优秀的传统做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教师不能把喜欢读、学哪部分当作学习的活动的终结,还应让学生把读和学的收获作为学习的资源互相交流,说出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学,相互感染,相互带动,完成其他部分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镜头之三:教学人教版第六册《荷花》

    课堂教学快结束时,老师幻灯出示拓展题:“你想对荷花说些什么?”要求: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就行。

    生(甲):荷花,我想对你说,你真美丽!我要把你带回家插在花瓶里天天欣赏你!

    师:你的想法不错,你勤于思考,想法与众不同,真棒!

    生(乙):不能采摘荷花,它也有生命!

    师:请你注意,老师是问你想对荷花说些什么?……

    反思:“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但不是说学生的感受、体验就全是正确的。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积累的旧知等的限制,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强,他们的体验很可能存在偏差。比如学生对荷花可不可以随意采摘的认识就不够正确。这是正常的,也是真实的。但如果老师对他的认识不加以指导、牵引,不把他的观点引入正轨,那么我们教育学生学做真人的首要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因而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荷花的美在于它可以供大家共同观赏,而不能把它据为己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反思“自主性阅读教学”教改实验中,教师们的种种“自主”设计,笔者欣喜地看到“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如同并驾齐驱的马车昂首阔步地奔驰在教改的最前沿。同时,也深感“自主性阅读教学”还没扎根课堂,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理念的解读还不够透彻。不过笔者相信,在广大教师的不断探索下,路,是可以开辟的。

    《关于“自主性阅读教学”的反思》发表在《吉安教育》2005年第三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切莫“鱼目混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lj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