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学高为师——参加一模有感

学高为师——参加一模有感

作者: 简Jane_lm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13:26 被阅读0次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刘敏

工作以来,第三次参加一模。人生第四次一模。与之前两年相比,明显速度提升了不少,时间竟然还有些充裕。

分析原因:无他,但手熟尔。一来刚好今年带高三,平时每天都要先自己做题,总结答题思路,再给学生讲解、布置作业,所以答题模板信手拈来;再加上平时监考时总迫不及待地想把语文试题做一遍,但又不能走神时间太久,所以常常一心两用,时而看学生,时而看试卷,且要在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把题目都打个腹稿。故而略读、速读的习惯悄无声息地养成了。二来,正因为在高三,所以不想考不过自己的学生,那实在是太丢人了!所以昨日整整一天除了上课,改作业就在复习背诵,晚自习还让学生抽背自己文言实词和情境式默写,所以的确也算下了些苦功夫,虽然考到的不多,但是默写都写上了,文言文也有碰到背到的实词,看来要想速度提升,还是得对知识点熟练啊。

有些人可能会问,老师为什么还要参加一模?那不是只有学生才需要参加的吗?是啊,什么是需要、不需要?什么是有用、无用?读书无用,为什么还要读?学高中数学无用为什么还要学?老师又不参加高考为什么要参加一模?这是很多人的疑问。但我想,有些事情,无关实用,而在于提升素养。

青年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一模,这不得不说是我校上届一个副校长的良苦用心。虽然她人已退居二线,但青年教师参加一模的传统却在我校延续保留了下来。私自揣度,她的初心,大概是让我们身为人师,但不能高高在上,光说不做,好为人师,逐渐荒废了自己的基本功吧。

试想,我们平时给学生讲的标准答案,真的自己就能做到吗?平时对学生的高要求,自己先做到了吗?平时让学生练字,自己的字就好看了吗?反躬自省,很多情况下,并不是这样的。我常常深以为耻,自惭形秽。而这次考试就是逼迫教师努力夯实基本功、提高能力和素养。

人都是有惰性的,平时没有外力的逼迫,教师用书、参考答案就在手边,谁还会主动去做题、去思考?所以,我很感谢那位副校长,留下了如此好的传统,让我们在压力中得以成长。试想,如果在自己所教的学科,连自己的学生都考不过,那该多么丢人啊!所以这就燃起了我们的斗志。废寝忘食地复习背诵,也让我再次重温了学生时代的勤奋,那感觉真好啊……

下面说说这次的考题。

小说是我最喜欢的,和2019全国1卷的《理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是采取故事新编的方式,但不同于《理水》的符合历史,这篇《射日》颠覆了我从小对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些神话的幻想。深深地为后羿的处境而感到心酸,为嫦娥的大义凛然而倾倒,为大反派天帝的假仁假义、虚伪残酷而气愤,为后羿夫妇“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的深情而感动。特别是读到最后鲧的话:“月上贫瘠,是不毛之地——更无人烟”,我的眼眶顿时潮湿不已。看完此文,心灵久久不能平复。考完,对照答案,不论选择还是主观题,基本全对,我可算是这部小说的知己?

诗歌也是印象深刻。尤其偏爱最后一句,“看薄批明月,细切清风”,即使物质上甚至比不上陶渊明、陆龟蒙,更不用说“炮凤烹龙”的富贵人家,但“惟江山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我可以尽情“批风抹月”,这样诗意的生活,这样精神的富有,岂不更胜一筹?内容一旦理解到位,答题自然基本到位。

除却以上两个稍微顺手的题,其他的都感觉发挥一般般。这次作文两个材料,所以开头引材料就花了两段,显然不够简练。内容又逢职业规划,写了很多星斗例,但是总感觉这种文章不够思辨,很难写出深刻和新意。

选择困难症患者,面对选择题一如既往地纠结犹豫、徘徊不定,最终因为时间充裕,就把第一感觉对的改错了三个,悔不当初啊!所以,想必这次总分不会太理想。

但是,无论结果如何,“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另外,由此,还想到《劝学篇》首句便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确如此,虽然已为人师,但如果一旦停止了学习,那自己储备的那桶水就成为了死水,且不说没有生机,没有创新,只怕也会随着岁月的消逝,逐渐蒸发,直至消失殆尽。

所以,教师要保持长流水,就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时刻以对学生的高要求,来要求自己。

虽然韩愈曾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是,我还是想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高为师——参加一模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su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