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行程以见好友为主,也将探访民国时期历史人物故居摆在其次。
珠海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古代的珠海地区是一个人烟稀少,野兽出没的地方。前山与澳门接壤,文人注释 写有“大岛飞砂出,兵鬼黔于黑”。清康熙版《香山县志》描述清前期的珠海:“土旷人稀,生理鲜少,家无百金,取给于渔农。”民国时期的香洲是一个破败的渔村,到处是一片荒漠的沙滩,荆棘丛生,被称作“沙岗地”。直到1952年10月,在唐家设立渔民县人民政府,管理48个大小岛屿和海湾。而唐家作为县址所在地,隶属于粤中行署。对粤中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几十年间,旧貌换新颜,已从一个边防三级县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这个过程,期间的艰辛和曲折待慢慢说。
珠海城区之外有一个“唐家”,此行在做功课上唯一花了硬功夫的在于此地。甚至在准备写作资料过程中读了几十万字的二战时期 “滇缅抗战史”。读史明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如此众多的撼动历史走向的人才来自 “唐家湾”,其“密度”之高,实属罕见,但其实也不奇怪,唐家湾毗邻港澳,得风气之先,在近代中国刚刚打开国门,内地大部分地方的民众还视洋务为洪水猛兽之时,唐家湾就已积极投身洋行当买办,或是留洋深造。在“唐家湾地区历史人物展”的介绍中自称 “近代文明第一湾”,倒也不算吹嘘。
珠海渔女,“渔女献珠”是珠海这座年轻城市的标志。然,标志仅是一种象征,实际意义不大。在唐家漫步,你体味到的是历史感和轻盈质感并重的愉悦。这里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中国西医第一人”黄宽,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洋务运动杰出实业家唐廷枢,夏威夷第一个华侨百万富翁 陈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央航空学校校长陈庆云,中国第一个登上体育世界冠军奖台的容国团,著名版画家古元等。
唐家湾之于珠海,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西岸,东水连香港,南陆接澳门,西相望江门,北毗邻中山,距离广州140公里。
共乐园意境唐家地区历史悠久,庙宇众多,有唐家三庙,釜涌庙,龙岗庙,南阳庙,芳后庙,康公庙,天后庙,先锋庙,牛王庙等。沿着唐家一条弯弯曲曲的大同路古巷蜿蜒曲折地向前进,,穿过一排古老沧桑的民居,远远就望见北面一米多高桓的灰沙地坪上,整齐地排着三座飞檐翘角的庙宇,富丽庄严,雄镇古城,著名的三庙之地。因为我的时间有限,而且已经去过珠海普陀山望远,所以这边倒是没有兴致去细品。路过而已。
三庙在历史上不仅是宗教的活动场所,而且是一个福利组织之地。清同治二年(1863)在庙后建了一间乡约,处理村里的事务。曾以庙产收入长年赠医施药,发放寒衣,料理孤寡老人的善后并向老人赠送年关肉食,以及捐出学堂经费等为乡人谋福利。直至乡镇政权成立,才渐渐失去其社会作用。如今,三庙是民间艺术和体育活动中心。内墙藏有多块碑记,它们记载了发生在唐家地区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碑文的记述与唐氏族谱以及各家姓氏族谱结合,便是一部简明的近代珠海唐家史书。唐家800年的兴衰在这里全然被保全,成为显明的见证。
民国元年(1912),唐家出了中国第一位民国内阁总理唐绍仪,应验了唐绍仪任奉天巡抚时得签“福寿绵绵伴君王”的畿言。古代称龙脉,在粤州地区 石岐,翠亨,唐家,神湾,澳门称五条龙。翠亨村里的孙文,即后来的孙中山,在民国元年(1912)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大领袖。坦白讲,在此本不愿多谈“龙脉”这种不属于开明风气的词汇,但走在唐家,不免你望眼四处 图腾细节遍布四围。古镇里,每一条街道都是左拐右绕,九曲十八弯,状似一条游龙。所谓的“不信风水,确出洋龙”,这里的“龙潭”“龙潭飞瀑”“潭头龙”“龙眼”“后龙尾”“龙岗山”“石龙礁”“龙门口”处处告诉你唐家的古建筑多与龙有关。
晨曦之下散步于海滨“先有釜涌,后有唐家”, 唐家湾,有一个古老的地理名字——釜涌境。后因村子的地形像一口鱼塘,就被称之为“塘家村”了。唐家镇的历史气息浓厚,民风淳朴,不知为何,每到一次唐家村,就会想起了故乡。唐家湾地处珠江口西岸,东临伶仃洋,西面、西北面的凤凰山、大南山巍峨险峻,一路向东,形成唐家半岛。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深幽的古巷,欣赏百年老屋,是休闲、放松的好去处。
走在路上唐绍仪(1862年1月2日—1938年9月30日),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官员。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
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鲜总领事、清末南北议和北方代表、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等,为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作出了重要贡献。与孙中山政见分歧后,政治消沉,后任中山县县长。上海沦陷后,与各方暧昧不明,引起多方揣测,置自身于险境。盛传日敌拟利用绍仪等组织华中伪政府,蒋介石下令戴笠派特务赵理君于1938年9月30日将其刺杀于家中。
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于诸多原因,这位满清的侍郎、尚书、巡抚,民国的第一位责任内阁总理唐绍仪的事迹,一直被尘封,除了史学界,鲜有人评判其是非功过。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古镇山房路99号。由并连成一整楼的前后两座组成,后座为唐绍仪祖父于清朝所建,前 座为唐绍仪于1929年所扩建。唐绍仪在此出生和生活过。唐绍仪故居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自少年赴美留学归来后,曾于1910年、1914年、1921年、1929至1934年4次回故乡居住过,并修建“小玲珑山馆”“私家园林”和“望慈山房”别墅。在1932年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期间,将“小玲珑山馆”改为“共乐园”公开赠给唐家乡。“望慈山房”别墅曾是唐绍仪任中山模范县县长时的办公室,1989年3月3日,唐绍仪的遗孀吴维翘率子唐楗、女唐宝瑢和唐宝珊回故乡时,将“望慈山房”捐献给唐家镇人民政府作老人活动中心。 1987年和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分别将唐家共乐园和唐绍仪故居(包括“望慈山房”)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出资修缮。
历史上真实的民国第一总理:
(一) 清廷的谈判高手
1904年,英国侵略者攻陷西藏首府拉萨,英军竟撇开主权国政府清廷,与西藏地方当局签订所谓的《英藏条约》,清廷此时手忙脚乱,竟派不出一个有能力的人去西藏与英军交涉。迟至1905年春,朝廷听袁世凯的报奏,才派出唐绍仪为专使,率张荫堂、梁士诒赴时属英治的印度加尔各答,与英国代表弗利夏、参赞路罗士·韦礼正式谈判。
弗利夏面对身着朝服、胸挂珠串的清朝大臣,连起码的礼节也不讲,十分蔑视地坐在席上,妄自尊大。唐绍仪不予理睬,抖一抖官服,也面向弗氏而坐。停顿良久,唐绍仪以非常流畅的英语发表讲话,他避开谈判内容,只评论“各国宪法大纲”,有的章则倒背如流,随即转入对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体、地貌、物产、人情、风土等的评述。
弗利夏初时并不在意,斜靠椅背,翘架双腿,继而睁大双眼,转而正襟危坐,他没有料及清廷大臣中还有这么精明的外交通。继而,唐绍仪又讲到英人礼节,并予赞赏。这时,弗利夏示意路罗士·韦礼,一并起立,脱去手套,隔案与满清官员一一握手,以补失礼。此后,双方再正式转入话题。
唐的发言紧紧咬住一个中心,即应该废除英藏签订的《英藏条约》,因为这个撇开了主权的中央政府,英方与地方政府签署的条约不合法。这使得弗利夏不得不心悦诚服,因为唐绍仪讲得有理有节,合乎逻辑。会上,虽未能完成预定的目标——废约,但说服了弗利夏,弗利夏将把唐绍仪掷地有声的讲话带给英方,这是唐绍仪谈判的初步胜利。
(二)辛亥革命再当谈和代表
与英谈判,展示了唐绍仪的不凡才干,使得清政府更加信任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清廷授唐以会办税务大臣之职,次年(1907年)又任奉天巡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唐绍仪奏报朝廷应该“改革大清国税制”,朝廷准奏。唐兴致勃勃地领一班人马去英、法、日等八个欧亚经济强国,进行财政考察。回国后,唐夜以继日地编制《大清国税务新法》,企望为国富民强投放一剂改良之药。
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城头一声清脆枪声,敲响了埋葬封建帝制的丧钟,各省纷纷响应,震憾世界,有人说这是东方睡狮醒了。清廷本已将袁世凯废掉,驱逐出京,拟永不再用,然而革命形势逼人,而朝廷里真是山穷水尽,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地步。问题是连“廖化”也找不出一个来,怎么办?还是启用废臣袁世凯,请其出山,率兵南下。袁到汉口旗开得胜,又占汉阳,革命军节节败退,武昌告急。各省代表共推首义有功之士黎元洪为元帅。袁世凯审时度势,抓住首战告捷的好时机,向黎元洪提出议和,英国公使亦从中斡旋。黎元洪也是求之不得,与革命党人商量,作出“虚临时总统位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来归。”的决议。
12月3日,革命党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21条,意在监督临时总统的个人权力。12月7日,黎元洪提议由伍廷芳为革命党一方代表率代表团,拟与袁氏谈和。袁世凯此时的身份为清政府的“责任内阁”,为议和,他启用“老伙计”唐绍仪。
12月25日,孙中山自海外归来,到达上海,此时又恰恰是南北议和代表均在沪上。议和的谈判已进行两轮,会上决定,一是马上停止战争;二是确定国家废专制为共和体制。双方代表基本达成共识,没有多少阻力。此时,唐绍仪是清廷代表,怎么同意实行共和体制呢?这是因为唐平日深研各国国体,具有近代文明思想,在议和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当此时,孙中山归来了,这是一位极具影响的政治家、革命党领袖人物,革命党利用孙中山的影响,改变策略,趁势在12月29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同时对袁施加压力,要求袁世凯及时逼溥仪退位。
(三)不计名位做县长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当日的南京仅为中等城市,一时拥入中央、直辖市两级政府,可谓役员遍地,人满为患。一时哪里拿得出这么多住宿和办公的房舍?两级政府决定,立即划分建房地域,解决困难。霎时间,南京大片闲置地成了热门抢手货。此刻,有人找到担任中央赈灾委员的唐绍仪,请他挪用赈灾款合购地皮,以求牟取暴利。唐毫不为之所动,告诉对方:“连划分给我建房的地皮我都不要了,还有必要动用灾民救命钱去抢购土地吗?”来人羞愧万分,仓皇逃走。
1931年10月,唐绍仪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党政府委员。南京市表示,在“富有阶层区”留有唐的公馆建造地皮,唐又予婉谢。1932年唐绍仪任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当时他的老家——中山县民情十分复杂,一些曾被任命到该地担任县长的人,对孙总理的故乡望而却步。唐绍仪闻知家乡缺一名“百里长”,竟不计名位高低,待遇多寡,自告奋勇地走马上任做了中山县长。他有滋有味地当了两年中山县长,见到县治有了起色,方适时去职,举家迁到上海。他在法租界购房住下,安心乐意过上寓公生活,极少出头露面。街坊邻里见到这位极富修养、亲切和善的老人,只做一般性的点头交往,谁也不会料及,他们的邻居竟然是民国首位国务总理、清代的一品大员。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唐绍仪仍举家寓居沪上,未转移后方。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等策划,拉拢唐绍仪出山,组织伪政权。国民政府及广东家乡各团体屡次致电唐绍仪,希望他“善保晚节,否则自堕名誉,遗臭万年”,催促其尽快离开上海,但唐绍仪置之不理。为防止唐绍仪投敌,军统在1938年9月30日在其府上实施暗杀,唐绍仪被利斧砍杀身亡。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又颁布褒扬令,将唐氏生平事迹“宣付国史”。
后人对其遇刺身亡议论颇多,不少人认为是“误杀”,但从现在掌握材料看,唐绍仪之死并不算很冤枉,被刺身亡反倒让他避免成为汉奸而遭后世唾骂。
山房路一隅,🍵篇幅略长,分三段写就。
待续。
(准备于2018-10-16/17/18,写于2018-10-20/21,修改于2018-10-29/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