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看了六套豪宅,其中三套价值1亿多,最便宜的5000多万。其中还有某名人的一套房产,竟是这几套中最不具性价比,最局促的一套。孟老师慨叹:有钱人都不大会买房子,看的太少了。
在上海,上车盘一般在300w起步,新新上海人举家之力购置一套房子。
家境稍好些的多凑些首付,买个500-700多万的郊区新盘。
1000-1500万是中年置换的主要段位,选择依旧尴尬,涉及到学区,品质,捉襟见肘。
直接跳跃五千万的总价,甚至一亿,很难想象,也很难揣摩。业主大都是全国的知名企业家或社会名流。那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总价上升到如此段位,考虑的不再是钱,而是享受绝对的便利,稀缺资源的占有和地位的彰显。
财富的量级
世界早已不是父母当年描绘的场景。财富世界更不是。只有拥有财富量级足够多的人才能告诉你财富究竟是如何的。
走在豪宅里,偌大的客厅,餐厅,看江的景观,独有的泳池,而富豪会告诉你,还不够,太局促。可是单价已经30万了。
财富是能量的外在显示器,我很好奇那些拥有极大量级的人的状态,我是指可长期维持高能量级,高量级财富人群的状态和特质。有些知识是书本可以告知,但市面上的知识绝对不包含这些。这些是秘密。
那是另外一个世界,生活,思维,认知,路径都不同。
社会是分层的,阶层的鸿沟是无形确真实的。
在财富积累的路上,除了努力还有更重要的转换赛道和切换频率。成功的人两者都具备。
在当下,买房,锁定负债而积累财富变成了普通人可以做的安全路径。在还没找到更好的通关密码前,先把现有资产换成优质资产。在解决家庭需要后,抓紧优化,在可预见的可投资城市和区域布局。时不我待,在悠悠然享受咖啡时,A9,A10们依然在持续累积财富。那个世界是离你越来越近还是越发遥不可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