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的智慧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教人不执着。
所谓明心见性,破执,不执着于表相,都是引导人们不要刻意追求某一个结果,有要把精力心力用在一些特定事物目标上,没有看清世间一切都将消逝的真相,而把心力万耗在具体的事情上,以致于失去本应该的快乐,这就有点不明智了。
如果仅仅是思想观念上的转变,或者说只要思想上认识到了一些真相,不再被眼前的表相迷惑,只是用心专注地做事情,不被事情的结果所控制,所驾驭,而是在做事情中体会那份平淡与充实。
同样是在做事情,因为心境不同,思想认识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没有执着,但是专注地做事情,这是一种安守淡然的快乐。
事实上,我们追求任何目标,一旦目标实现,那种获得感也是短暂的,随即而来的是新的烦恼。
怎样没有烦恼,一直快乐的生活呢?
这是佛、道可以给我们解决方案与道路。
我们说不执着,并不是什么也不干,就在那里呆着,浪费生命,甚至有的人什么也不做,躺平,流浪,更有甚者,觉得什么也没有意义,反正大家最终都走向结束,进而产生悲观情绪。
这个不叫不执着,这是愚痴。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做事情,并且反人间的美好阳光传递下去,把自己的实践心得,真知与亲身体验和更多的人分享,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快意,享受到生活的美好,沐浴在努力的阳光般的舒适与幸福中。
如果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干,号称什么看透红尘,有的出了家,不问窗外事,这叫逃避。
说不执着,并不是什么也不执着,起初还是要执着的。这种执着是坚定的品质,信心十足,必须要实现目标的毅力。
这个过程必须有。
如果说训练自己拥有不执着的心性,那么对美好事物,快乐生活的执着就是一个过程。
我们甚至可以说,训练自己不执着,是不是一种执着呢?
由此可见,修行是一个过程,在我们还没有那个境界水平时,我们重要的是先把眼前过好,最起码,你得先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吧,你连肚子都吃不饱,又谈什么不执着呢?
修行,修道并不是狭隘意义上的修行,并不是非得看透红尘,假装看透红尘,出家皈依,才是修行修道。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是在修行修道。
你开车时,别人用车别了你一下,你是怒火中烧,冲上去拦截,还是冷静一下,原谅了他,这就是修行。
真正的佛、道的智慧并不是让我们单独在那里参透什么精神、智慧,而是紧密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工作情况,在具体的火热的工作生活中,来修行修道,来实践智慧。
在我们没有参透更大的智慧前,一定要执着,要对智慧执着,哪怕是对世俗的成功执着,也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但我们要对智慧有敬畏心,时时刻刻来对照反思自己行为是否合道。
所有的努力实践,起初是执着于智慧与大道的,等真正有了一定的见地,有了一定的智慧与开悟,自然就会走上不执着的大道了。
我现在的跑、写、读书、修行,学习老祖宗的智慧,都是我当前的执着,我很喜欢这种执着的感觉。
关注我,一起每天贴近智慧,期待与您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