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确实是有些博眼球之嫌,但确实存在很多家长,一看卷子就火冒三丈的情形,火气最大的,大都归因于以下两种情况:要么错了一百次,讲了一百次,这卷子上的第一百零一次,又错了;要么讲了一百次,还是没学会,又错了。反观孩子没努力,家长没付出的,倒也不至于这么生气。家长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轻则反复唠叨,重则家法伺候,孩子万一敢说一句:“我知道了”,就会引发“火山地震”,自己的辛苦付出全会出现在眼前,后续剧情可想而知。
我一直觉得这些情景再正常不过了,直到我自己做错了事。前两天,杜先生回来洗衣服,洗完发现我重要的u盘被洗衣机洗、投、甩了一遍,他开始责怪我邋遢,我甩锅他洗衣服不掏兜,对u盘心疼不已,这时,四周岁的女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妈妈,以后洗衣服,要把兜都掏一遍,这样才可以。”我说好。话音刚落,她又说:“妈妈,以后你不能这么邋遢,必须把东西放好”,我说好。话音未落,又开始对我谆谆教诲。同样的意思,重复的,不重复的,大概说了三分钟,我觉得她好烦,这些道理,并非我不懂,我只是做不好而已,我需要的是有人帮助我养成好习惯,在东西没有归位的时候有人帮助我归位,甚至是提醒我把东西归位,但绝不是每人过来给我轻飘飘地讲几句大道理!我之前的愧疚懊悔,也早随着老公的责怪,女儿的教诲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果不是怕蜜蜜乱动,我至于把好好放在床头柜的u盘揣进兜里吗?
和我需要帮助一样,无论是错了第一百零一次还不改正,还是教了一百次还没学会的孩子,需要的只是帮助,而不是那些每天被重复,一直被念叨的大道理。大道理不会解决问题,甚至会起反作用,可能孩子自己也正懊悔为什么这道题又错了的时候,家长的一阵责怪,让她的内疚无影无踪,甚至看着暴跳如雷的家长,孩子更肯定了一个事实——学习一定是给家长和老师学了,不然为什么她们为什么会这么过激?有人操心的事,自己就会没那么操心,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孩子也会,你们如此操心我的学习,那就你们操心好了………
这一次,让我们试着做个不同的反应——问问孩子为什么会错一百零一次,让孩子自己讲讲当时的解题思路,问问孩子看到试卷的时候有什么感受,让我们试着做个爱孩子多于爱分数的家长,让我们做一次耐心听孩子说话的家长,让孩子知道我们爱他们是无条件的,无论成绩好不好,我们的爱都不会变!反正,生气了那么多次,也没有效果,倒不如让我们试试,从自己开始改变!
最后,回到那个博眼球的题目上,看到卷子,为什么我们会那么生气?心理学上认为,这是一种划清界限的行为,潜台词就是:“这不关我的事,我讲过了,我尽力了,这是你自己的原因,与我无关”。我相信科学,这是潜意识,不会被我们自己发现的潜台词,是因为我们小时候,考砸了会被父母责怪,我们害怕,所以才会想着改分数,找借口。长大了,我们好不容易逃离的噩梦,又被唤醒,所以第一反应就是,划清界限,与我无关。其实,哪里有什么责任,又怎么可能划清界限呢?我们能做的,就是错了一百零一次,再教第一百零二次,不停地重复,直到他不再犯错,一百次没教会,换种方法再教一百零一次,谁让孩子是亲生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