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文章,内容仅作参考
《念奴娇》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种词牌名,属于长调,常用于抒发豪情壮志或描写壮丽景象。
格律特征
《念奴娇》有多种变体,常见的是双片,共九十五字。基本结构如下:
• 上片(首句三字句,以下各句五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
• 下片(各句七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五字、七字)
代表作及特点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特点 :此词描绘了壮丽的赤壁风光,感怀历史英雄人物,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感慨。上片描写大江东去和赤壁的壮丽景象,下片缅怀周瑜的风姿和英雄气概,最后回归个人的哲理思考。
2.辛弃疾的《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
中州盛日,闹池鱼、风景看中万户。
山樯塞,雪浪无穷,青天风月甚处。
暮色收霜,冰壶空,况味顿多。
乾坤大,百里酒旗千家巷,谁能解、豪情画。
三万里山河动目,还乡去、不是陈娟素。
玉鉴镜、东风只听梅花笑,
劝酒时、当时夜光杯,君知否?
世事今非昨,百年霜露。
特点 :此词通过登临高处的视角,描绘了壮丽的景色和历史的沧桑,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词风豪放,感情深沉。
词牌历史
《念奴娇》最早见于唐代教坊曲名,后来被用于词牌。宋代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都创作过著名的《念奴娇》词,因其独特的结构和韵律,适合表达壮阔的景象和深沉的感情。
结构和主题
《念奴娇》词牌的结构较为复杂,常用于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历史场景以及抒发豪情壮志。词风既可以豪放,也可以婉约,但多以豪放为主,适合大气磅礴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兴趣所致,偶然填词
今天是立秋节气,兴趣所致,偶然常识填词小作。
念奴娇·立秋
碧空如洗,晓风凉、已是秋来初至。
一夜微凉,叶落黄,转眼时光如驹。
蛙声渐少,稻谷黄熟,田野望无际。
桂香飘处,月圆人未离。
遥忆春华夏景,绿荫成往事,蝉声都息。
荷花凋零,唯有风来抚细。
行走田间,稻浪滚滚,丰收满心意。
秋风渐起,迎来新景季。
念奴娇·秋意渐浓
暮云渐散,天清朗、凉意浸入心底。
远山含黛,溪水潺潺,秋来如期而至。
稻香四溢,红叶翻飞,层林染秋意。
静夜凉风,清辉洒满大地。
忆夏夜繁星,蛙鸣声声,暑气渐消退。
草虫低唱,轻絮飞舞,秋韵满怀际。
枫林深处,黄菊绽放,秋光如诗意。
立秋时节,万物皆欣喜。
念奴娇·初秋夜色
夜风轻拂,月明朗、初秋如水般静。
星河灿烂,凉意渐浓,叶落随风轻轻。
稻穗低垂,田园静谧,秋意悄然生。
树影婆娑,虫鸣声断续。
夏去秋来,时节更替,季节轮回间。
心随秋韵,悠然自得,风清月色明。
登高远望,天高云淡,心境豁然开。
立秋夜色,几许悠然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