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就是逐渐地让自己适应“观察者”的角色,所以,记录每天的冥想状态,好像把自己当作一个实验对象一样去观察,可以更快地找到“观察者”的感觉。
基本上,我每天都会写一段文字,记录自己的冥想状态;如果没有太多时间,就写几句话。
01偷懒了,再重来
这一周,初期坚持得还不错,到了周三周四,就出现一个震荡,非常抗拒;周五早上又重新再来,早上二十分钟,晚上二十分钟。
以往,如果中间出现断层,就会非常自责;现在,断了就断了,重新开始就是了。
回看断层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情绪的黑洞出现了,还是同样的剧情,连头脑里的声音都是一样的,这个内在无价值的剧情上演了千百遍,只是以前看不清楚,完全掉在里面;现在分离出来一部分清醒的自我,冷眼看着那个在受苦的自己。
我无法当下就立刻跳出来,不过至少不会给它力量了,有一个声音说:“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
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来,即使头脑里的声音在飞速的旋转,还是能保持呼吸的平稳,这在我和那些想法之间隔开了一个屏障,虽然这个屏障还不是很结实,我还是能感受到情绪的暴风雨吹打的感觉。
不过,再大的暴风雨都会过去的,周五感受到能量恢复过来了,就老老实实地重新冥想起来。
清零、重来,需要很大的勇气,把过去的荣誉、耻辱、失败、成功,都放掉,每一次的冥想都是全新的冥想。
这样空杯的心态,会延伸到生活当中:每一天都是全新的一天,每一刻都是全新的一刻。
02 正念呼吸
这一周有意识地把冥想中的观呼吸,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来。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越来越清楚地看见念头在跑,看到几个以前无觉知的反应模式:预设很坏的结果;想像他人对我的评判;想像憧憬的场景。
也看到了一些念头在减弱:对别人的关注和认可,没有太多执着了。
感觉到自己的慈悲心增强,得失心减少。
如果是在头脑层面,讲到“慈悲”,讲到“放下”,会觉得好做作、好高深啊;但是,观呼吸,心就自动柔软下来了,一些堵塞的地方,自己会通。
同时,舌抵上颚,保持微笑,这两个动作,能够让副交感神经放松下来,许多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比如五脏六腑的运作,会因此更通畅地运行。
但是,真的会很容易忘记,要刻意地去做。在情绪不好的时候还要保持微笑,感觉自己真的是在“扮演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有一个拖了好久不愿面对的事情,费了许多周折终于办完了,整个过程都在深呼吸,告诉自己一定能顺利解决的。以往这样的事情能影响我好几天的情绪,现在可以做到当下就放掉。
坚持去做,情绪的流通会越来越顺畅。
03 跟身体的链接
冥想的时候,挺直脊背,一开始会觉得累,渐渐的就会觉得这个打开的姿势很舒服。
脊柱是一个能量通道,这个通道不顺畅,头脑中的念头就会此起彼伏,人就稀里糊涂的。
人的能量并不是来自头脑,我们以为,告诉自己振作,自己就能振作,其实这个效率是很低的;让身体打开,能量就自然从宇宙接引下来,瞬间就能恢复。
走路的时候,脊背保持挺直,不看手机,没事也尽量不看手机。
抬起头来看这个世界,看到很多以前不注意的风景:天空、树梢、枝头的喜鹊、树叶子、高处的广告牌,还看到,大部分人都是低着头看手机的,很少有人是抬起头来的。
我们被手机训练了,它成了主人。手机上真的有那么多重要的信息吗?
有意识地早睡早起,睡前冥想、拉筋、感恩,但是还是不能做到每天都早睡,上班没有再迟到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正在尝试素食,对食物表达感谢,并且告诉自己只取自己所需要的部分。不完美,但接纳自己的速度,不评判。
下一周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