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已经不太记得,上一部让人忽然爆笑,转眼又落泪的国产片是什么。好在等来了《无名之辈》。
要吹毛求疵的话,《无名之辈》当然有硬伤。但我看完之后,彻底沉溺在电影塑造的氛围里,无暇考虑什么逻辑漏洞和剧情混乱。
在通篇灰暗色调和粗粝质感中,《无名之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终此一生,我们都只是平庸甚至失败的无名之辈,我们能接受吗?
2
为了这个问题,《无名之辈》的把每个主要角色都符号化了。
以下涉及剧透,介意者请慎看。
陈建斌饰演的编外协警马先勇,是一个酒驾肇事者,亲手葬送了妻子的性命,妹妹也从此瘫痪。他考不上协警,生活拮据得连买个水果都要赊账,女儿的住宿费也交不起。人到中年,窝囊潦倒,唯有一颗不肯服输想做协警的心。
任素汐演的马嘉旗,原本有正常的人生,却因为哥哥的逞强好胜,下半辈子只好在轮椅上活动。连生活都无法自理,尊严,从此成了奢侈。
想要靠抢劫成名立腕的眼镜,以及身后亦步亦趋的大头,偷了祖上的土枪,抢了摩托车,就公然去抢劫。可他们空有“悍匪”的胆魄,却只是“憨匪”的智力,都到了银行门口,愣是去抢隔壁的手机店,带回来的还是一麻袋不值钱的模型机。
再看其他配角,有老赖有小三,有妓女有嫖客,把人物隐去标签突出,放微博上都是被喷到千疮百孔的结局。
但恰是这些小人物的命运交织,揭开了底层社会的真实一角。
而在抢劫、车祸这些我们或许做梦都不会想到的人生轨迹上,我们意外地发现,这些苦命的黑色幽默的主人公,竟然和我们有着类似的困境:无非是一个微小的愿望,却总是实现不了,到头来,活着也无非是在人世悲凉凄苦的底色里苟延残喘。
不过是想要做协警,不过是想要早点死,不过是想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的名字,换来的却是无休无止的挣扎乃至沉沦。
置身事外的我们,当然可以两手一摊地来一句,“开心点朋友们,人间不值得”。可扪心自问,要是把这些愿望用找到真爱和财务自由替代,谁又能轻易地洒脱起来?
众生皆苦,无人免俗。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3
我向来不喜欢刻意的大团圆,也讨厌虚伪的励志。起初受尽折磨,过程因缘际会,结果逆风翻盘。这是人生的小概率事件。但侥幸从来只属于少数人,也藏着不为外人所知的代价。
一定要给人生的进程做总结的话,我会说,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未必能实现全部的愿望,还要不断承受失败。万事如意只是一句口彩几许祝愿,半点作不得真。
可是人生的有意思刚好在于,面对迟早到来的幻灭,我们接纳了什么,又收获了怎样的蜕变。定义我们的并不是外界施加的挫折和苦难,而是我们为了扛住和忍受所留下的轨迹。
《无名之辈》是深信这一点的。所以在荒诞不经的亮相和此起彼伏的笑点过后,无从取巧的大招就来了。
马先勇一心想靠破案立功进入协警队伍,对女儿并不尽心,一手致残的妹妹也疏于照顾。为了破案,他甚至还被女儿误会去嫖娼,父女关系濒临崩溃。可最后,是他在关键时候为女儿档上那一枪。
眼镜从小想当大哥,为了当更“大”的大哥,他甚至持枪抢劫,只图一个“有名有姓”。然而,这个满嘴脏话表情狰狞的“悍匪”,成为全网的笑柄,连一个瘫痪的病人都无可奈何。可最后,他选择把感情托付给马嘉旗。
唯唯诺诺的大头,面对真真的时候有爆发式的勇敢。一心求死的嘉旗,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选择了谅解,也体会到被爱。
人生没有圆满,连心想事成都只是贪图,但苦海翻腾渡尽劫波的我们,才是更好的我们。所谓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说的也是这层意思。
4
很多人看别人的人生,总觉得轻松写意。可世上从没有唾手可得。
电影里有一段对白很打动我。
眼镜问嘉旗:“你说为什么会有桥?”
嘉旗说:“因为路走到头了。”
眼镜想了一下说:“过了桥,就是一条新的路,不管桥的那边是好路还是烂路,都得自己走。”
在电影的尾声,眼镜留给嘉旗的画上,写了一句:“我想陪你走过剩下的桥。”
如果没有前面晦暗的铺垫,最后的点睛就不会像彩虹般温暖。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不会永远圆满,不会求仁得仁,永远有苦涩,永远有遗憾。但苦涩和遗憾,往往比欢喜和愉悦更接近命运的真相,也更催人成长。
里尔克有一首广为援引的诗:
我们目睹了,发生过的事物,
那些时代的豪言壮语,并非为我们所说出。
有何胜利可言? 挺住就是一切。
你我皆无名,生在人世间。与其奢望虚无的快乐,不如祈愿注定到来的残缺,都能亲手解决。
如果说这样还显得消极,那就用尤金·奥尼尔的话收尾:我们生而破碎,用活着来修修补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