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魏冯太后,真实的大女主史诗

北魏冯太后,真实的大女主史诗

作者: 薛宝钗的冷香丸 | 来源:发表于2023-11-15 21:37 被阅读0次

后人在评价北魏冯太后时,往往会认为她具有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权势欲望,且私生活不检点,男宠无数。在献文帝拓跋弘在位期间,车骑大将军乙浑专权,矫诏害死了对冯太后忠心不二的臣子陆丽,被冯太后密谋诛杀,此后开始临朝听政。

皇兴元年(467年),李夫人所出的皇子拓跋宏出生后,冯太后还政于自己一手抚养大的献文帝,然而,此时她与献文帝母子之间的矛盾早已不可调和。承明元年(476年),年轻的献文帝暴崩后,其子孝文帝拓跋宏即位,祖母冯氏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

冯太后的生平中还有一段传奇色彩颇为浓厚的经历。在其夫文成帝的烧三之时,被丧夫之痛折磨得痛不欲生的冯太后,当着百官和妃嫔面前,毅然决然投身于焚烧衣物的火海,所幸被及时救出。这次特殊经历让冯太后看透了生死,处事不惊和坚韧果断的性格从此植根于她的灵魂。

国家一级作家梅毅所著《南北英雄志.文明皇后》依托历史上真实的冯太后生平改编而成,从被大宦官宗爱构陷、其父刺史冯朗几乎满门被诛,其与婢女元华逃出生天却又没入掖庭开始讲起,一直到假意禅位的献文帝知道了自己的身世饮鸩自杀,冯太后扶持年幼的孝文帝继位,再度临朝听政结束。

熟悉北魏历史的读者对于北魏宫廷“子贵母死”的传统想必不会陌生,这个在今天看来相当不人道的传统源于一个深远的忧虑。他们担忧在太子年幼登基的情况下,太后的势力会过于强大并可能干涉政权,从而危害到社稷的稳定。

事实上,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之祸”。在这个事件中,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太子刘据被小人物江充设计诛杀,汉武帝再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

但是,刘弗陵生母钩弋夫人的存在,让汉武帝深感忧虑。他担心“主少母壮”的现状会导致外戚专权,对江山社稷构成威胁。因此,汉武帝权衡利弊后,亲自赐死了钩弋夫人。

这项残忍的制度形成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在汉朝并未被推广,但其影响却延续到了几百年后的北魏。在北魏宫廷中也存在着对于太后专权可能带来的危害的担忧。为了防止小皇帝的生母干涉朝政,子贵母死的传统被沿袭下来。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传统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会被执行。在北魏中后期,由于外戚的势力逐渐增强,对于太后的担忧也随之增加。因此,在这个时期,太后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而这种提升也对于子贵母死的传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还有就是书中提及的只有“手铸金人”成功,才能问鼎后位的传统。当时还是贵妃之位的冯婉华在常太后等人的暗箱操作下,一举击败皇长子生母李贵人,戴上凤冠,冯氏如此,在她之前的赫连皇后也是如此。

这项只存在于北魏宫廷的传统源于一种独特的仪式,与鲜卑拓跋氏的起源和信仰有关。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没有太多文化知识,因此对宗教、祭祀等迷信活动非常热衷。

在占据中原后,他们效仿其他曾占据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遗留下来的以“手铸金人”占卜吉凶、窥探天意向背的方式,渐渐将“手铸金人”发扬光大,并广泛用于册立皇后事宜。该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逐渐消失,但它确实曾是北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魏冯太后,真实的大女主史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zswdtx.html